
傑西·莫普(Jesse Maple)把《聖經》帶在身上,一開始是由於他母親教導他要敬重這本神聖之書。 於是,他把《聖經》當作某種平安符, 但不久,莫普就把它視為神愛他的證據,並且那《聖經》陪伴他穿梭在越南的叢林中。
自1967年起,一共有七名美國士兵攜帶過這同一本小書。 到了2019年,他們帶著《這聖經》在五個國家經歷了十一次戰鬥之旅。 對他們每一位,《聖經》是安慰的來源、保佑的確據,是與神建立更全備關係的應許。 他們帶著《聖經》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他們還在《聖經》的字句裡找到更深的保障。
就外觀上來說,這本《聖經》並不起眼。 據莫普自己估算,他的《聖經》長約5英寸,寬約3英寸, 是英王欽定版(KJV)。 外面包著黑色的皮套,飽經風霜,邊緣破破舊舊的,裡面幾乎都脫頁了。
“你不會相信那本《聖經》經歷過了些什麼,” 莫普說。
他在越南服役期間就把那本《聖經》帶在身上。 他被徵召入伍時,只是一個19歲來自俄亥俄州西拉斐特(West Lafayette)的少年。 他告訴《今日基督教》,他當時過著放縱墮落的日子, 但後來一個國際基甸會的人送給了他一本《聖經》。 因為他的母親教導他要敬重《聖經》,所以他就把它塞進口袋裡,再也沒離身。
即便在一次激烈的交戰中,子彈打穿了他背上的背包,他的《聖經》仍在身上。 一陣子彈打中了包裡的水果罐頭,而他卻毫髮無傷。 隨後,當莫普還站在那裡,果汁往下漏,一位天主教神父路過,告知他說,“主今天與你同在” 。
莫普立刻想到口袋裡的小本《聖經》。
根據宗教研究教授喬納森·埃貝爾(Jonathan Ebel)的說法,士兵對戰爭暴力和創傷的回應常常被視為迷信和非理性。 但是,他們的回應更應該從神學方面去理解。 在戰鬥的混亂中,人們撇棄物質的解釋轉而尋找靈性的答案。
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當教授的埃貝爾在《戰爭中的信仰》一書中寫道:“我們經常看到,士兵們會放開視線、思維,超越從眼前的、明顯的答案——不論是一顆精準射擊的子彈或砲彈,還是一次時機精準的攻擊,或是一名熱切過頭的指揮官——而給出更深層更神學的解釋。 許多士兵紛紛證實,在戰區,神才是人命運的主宰:神的作為無處不在。”
也許這就是美國現役軍人被部署到戰區時更願意讀《聖經》的原因。 根據美國聖經協會和巴納集團(Barna Group)進行的“2020年《聖經》現狀”研究,約略3%的退伍軍人基本上“以《聖經》為中心”,意即他們經常閱讀《聖經》,並說《聖經》影響著他們生活中的決定。 但根據這項研究,在上過戰場的老兵中,這項數值上升到10%。
在陸軍服役20多年後,以中校軍銜退役的保羅·麥庫洛三世(Paul V. McCullough III)說,他也有同樣的經歷。 他說,面對死亡,你會反思永生,想到“我需要弄清楚我這一生到底要做什麼” 。 如今,麥庫洛是美國聖經協會的牧師,為軍人及其家人製作推廣資料。
麥庫洛說,“我希望向他們傳達,與那宇宙之神建立深厚的個人信仰有多麼重要。 當人們接觸並植根於神的話語時,他們變得更快樂、更健康,並覺得自己的生活中是滿足的。 ...他們得到了生命的目的。”
莫普在越南閱讀基甸會的《聖經》時找到了信仰。
“感謝神帶我回家,”他說。 “我有好幾次小命差點不保”。
當他回到家,得知他同在服役的兄弟比爾(Bill),正被從原來歐洲的駐地調到越南打仗時,就決定將他自己的那本《聖經》送給他。
“我那時真不是個好基督徒,”比爾說。
雖然他與耶穌沒有建立個人的關係,但《聖經》卻給他一種熟悉感。
“就像嬰兒不脫手的小毯,”他對《今日基督教》回憶到。 “感覺像是穿上了額外的盔甲。”
比爾在戰時沒有成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他在幾年後才接受耶穌作為他個人的救主。 他說,神使用他妻子和兄弟忠心的見證,以及在越南的經歷,吸引他跟神建立一個關係。
甚至在他信主前,他就知道那本黑皮的英王欽定本《聖經》有多麼特別。 在離開越南之前,他把那本《聖經》送給了他要好的朋友羅傑·希爾(Roger Hill),一位和莫普同樣在西拉斐特長大的軍人。
希爾用塑膠袋把《聖經》包裹著,保護它免受雨季雨水的傷害。即便他在最後一次上戰場的時候受了重傷,希爾仍然把那本《聖經》帶在身邊。
希爾說:“我依然每天向神禱告,感謝他又賜給我一天。”
這本《聖經》隨後又傳到另一個西拉斐特人,參與波斯灣戰爭的克里夫·麥克皮克(Cliff McPeak)手上。隨後是札克·米勒(Zac Miller)。札克在2001年十七歲時得到了父母首肯,加入了俄亥俄州陸軍國民警衛隊。 他於2004年被派往伊拉克。
在米勒離開西拉斐特之前,傑西·莫普邀請他到家裡來。 這位老兵告訴米勒這本《聖經》的經歷,他從戰場歸來的故事,以及他認為神在這其中的作為。
作為一個基督徒,米勒明白《聖經》不僅僅是護身符。 在多次戰場的經驗後,《聖經》彷彿帶有特殊的含義。
“我開心地收下且帶著它,”他說。 當米勒完成他第一次戰地派駐之後,他把《聖經》送給了同鄉的另一對兄弟,札克(Zac)和威爾·艾倫(Will Allen)。 他們把《聖經》帶到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場上,然後於2019年將它交還給米勒保管。
米勒自己出版了一本書 ,講述七位老兵的故事,以及與他們一同經歷11次作戰之旅的同一本《聖經》。米勒說到,在採訪他們的時候,他得知這群士兵並對信仰的看法並不相同, 他們並不都虔誠。 但他們都因為這本《聖經》得到堅固、安慰和勉勵。
“在非常時刻把《聖經》帶在身上,讓你能放心知道自己受看顧,並不孤單,” 他說。
把這本《聖經》帶上越戰戰場的莫普兄弟,現在已年紀老邁,也面對著不同於過去的“艱難時刻”。 比爾因為失明再也沒辦法讀《聖經》了。他深信,是美軍在軍人作戰的叢林灑下的落葉化學橙劑導致他失明。 現在他有電子設備讀書給他聽,但是他最喜歡的還是《聖經》。
他說,“早上一醒來, 在床上我就打開《聖經》來聽”。
Adam MacInnis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一名記者。
翻譯:王寧揚
責任編輯:吳京寧

Annual & Monthly subscriptions available.
- Print & Digital Issues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every article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Unlimited access to 65+ years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Member-only special issu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Honor Thy Church Mothers—with WagesDespite their crucial role in congregational life, 83 percent of women’s ministry leaders remain unpaid. - From the Magazine
My High Priest Understands My PainJesus’ mercy is in his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our hurt, not only in his ability to solve it. - Related
New Atheism Is Dead. What’s the New New Atheism?Far fewer British people agree with vitriolic assertions about religion. Still, disbelief in God is on the rise in both the UK and the US. - Editor's Pick
The Cost of Creativity: Bonhoeffer Set Aside Ethics For Art. Did He Choose Well?The theologian set aside his nearly finished magnum opus while in prison, investing instead in creative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