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路加福音3:1-6
在猶太人的想象中,悔改是恢復神祝福的一種方式。儘管悔改提醒人們他們的罪,但它絕對是個好消息。我們在《申命記》中清楚地看到這一點。當摩西重申神與以色列民立約的條款時,他提醒神的選民,罪永遠是他們的毀滅。他說他們“心裡仍是自誇說:‘我雖然行事心裡頑梗,連累眾人,卻還是平安。’”(申29:19),這是他們咎由自取。然而,即使人們可能以為罪帶來了快樂,但它總是導致最終的災難——正如以色列的慘痛教訓。
悔改是呼召我們離開罪而轉向神。或者換一種說法,悔改是呼籲我們從自我傷害轉向自我保護。悔改是為了挽救我們的生命。
但是正如約翰的信息提醒我們的那樣,這種轉變之所以成為可能,完全是因為當“撒迦利亞的兒子約翰在曠野里“時,“神的話臨到他”(路3:2)。這好信息所宣告的是,神親自為祂的子民預備了這條回到祂身邊的道路。在降臨期中,我們也再次想起悔改之所以成為可能,正是因為神使那“道“成了肉身——並差祂來說話、服侍和拯救。
我們很容易以為《聖經》中的古代世界對我們很陌生,並不熟悉。
對於像“愷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路3:1)之類的短語,我們只會聽到高中歷史老師的喋喋不休。但路加的福音書卻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熟知的世界,一個對權力、名流和財富的慾望至高無上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政治力量統轄一下。例如,在公元19年,愷撒提庇留將猶太人從羅馬放逐——原因只是他喜歡這樣。在這個世界上,宗教上的忠誠總是被政治上的妥協所腐蝕。考古學家相信他們可能找到了該亞法的房子——它有好幾層,自帶供水裝置,地板鋪了馬賽克,這一切都顯明了大祭司與執政黨的親密關係。就像我們的世界一樣,那個世界在等待着救援。
施洗約翰可能是少數堅持聖潔生活、並因宗教腐敗而逃離耶路撒冷的團體中的一員。他在曠野宣講“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第3節),大聲宣告神的救恩(第6節)。作為耶穌的先驅,約翰正在為人們開闢一條道路,讓他們看見作為政治中心的羅馬雖然承諾過卻永遠無法提供的一切。
珍·波洛克·米歇爾(Jen Pollock Michel) 是基於多倫多的作家、播客主持人和講員。她有四本著作,其中包括《被稱為信仰的那種習慣》和《驚詫於悖論》。

Subscribe to Christianity Today and get access to this article plus 65+ years of archives.
- Home delivery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articles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Over 120 years of magazine archives plus full access to all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A Tale of Two New York City PastorsOne formed me. The other entertained me. - From the Magazine
Eve’s Legacy Is Both Sin and RedemptionThe first woman tried to get free of God. But when she aligned herself with God’s purposes, she became the ‘Mother of All the Living.’ - Related
Should We Keep Singing Hillsong?When the megachurch’s former pastors are in the news with allegations of scandal and abuse, what a contentious name it is.español简体中文한국어繁體中文 - Editor's Pick
Don’t Pretend the Ugandan Homosexuality Law Is ChristianNot everything that’s a sin is a crime—let alone one punishable by de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