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路加福音3:7-18
施洗約翰火熱的悔改佈道並不是許多福音派教會所宣講的“入門福音”。約翰希望人們不僅僅承認自己的罪,相信耶穌,並承認他們信祂。按照這位施洗者的說法,悔改帶來生命的改變。去愛貧乏的人!說實話!用誠信營生!它對淺嘗輒止的宗教涉獵說“不”。報名參加約翰的洗禮是讓自己完全順服在精神和道德的凈化中。按照路加的說法,這些話正是那“福音”(第18節)!
順服上帝一直是以色列被揀選的核心。他們作為神選民的地位並不取決於他們的宗教表現。相反,他們作為神寶貴產業的身份為他們順服神的使命奠定了基礎。通過亞伯拉罕的家庭,神的子民將在這世上成為神的代表:神的聖潔、憐憫,祂的堅定的愛和祂的信實。“你們要歸我做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神在頒布十誡前對摩西如此說(出19:6)。但以色列沒在此揀選中失敗了,陷入了偶像崇拜並被逐出應許之地。
儘管神的子民最終返回了這片土地,但羅馬的佔領依然帶來流放的威脅。因此,當約翰談到悔改和歸回時,以色列人不禁想起神的祝福和對他們的呼召——人群蜂擁而來。
對約翰尖銳言語的熱烈反應似乎令人驚訝。這位施洗者不是圓滑的電視佈道家。他的佈道文本里沒有用來撫慰的陳詞濫調。它不會兜售道德推脫(moral evasion)或輕描淡寫神“將來的憤怒”(路3:7)。它說得很清楚:你們每個人都犯了罪,罪將受到審判。鑒於我們的自尊文化,我們可能會好奇誰會主動加入這種關於靈魂的實話實說。但是,如同人人自知的那樣,如果癌症正在吞噬你的肺,你當然會希望它被發現並被切除。類似的,就像施洗約翰所說,為了靈魂的健康,沒有一把斧子是不行的(第9節)。
這個警告中蘊含著愛,嚴厲中帶着憐憫。這其中也有自我努力所不能企及的希望。神正差遣另一位施洗者(第16節)使真正的悔改成為可能。“如果我被一遍又一遍地告知要悔改、改變,讓我的生活轉向神,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弗萊明·拉特利奇(Fleming Rutledge)在《降臨》(Advent)中寫道。 “為了悔改,我需要的不是聽各種勸誡。我需要來自外部的力量來使我變得不同。”當彌賽亞到來的時候,祂會用祂的聖靈為跟隨祂的人施洗——使他們每一個都不再一樣。
珍·波洛克·米歇爾(Jen Pollock Michel) 是基於多倫多的作家、播客主持人和講員。她有四本著作,其中包括《被稱為信仰的那種習慣》和《驚詫於悖論》。

Subscribe to Christianity Today and get access to this article plus 65+ years of archives.
- Home delivery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articles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Over 120 years of magazine archives plus full access to all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A Tale of Two New York City PastorsOne formed me. The other entertained me. - From the Magazine
Our Worship Is Turning Praise into Secular ProfitWith corporate consolidation in worship music, more entities are invested in the songs sung on Sunday mornings. How will their financial incentives shape the church?español - Related
Don’t Pretend the Ugandan Homosexuality Law Is ChristianNot everything that’s a sin is a crime—let alone one punishable by death. - Editor's Pick
The Spiritual Battle of Teen Screen TimeKids’ addictions to their phones isn’t a legislative issue. It’s a discipleship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