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以賽亞書12:2-6;52:7-10,西番雅書3:14-20
聽到家這個字,你會想到什麼?對某些人來說,這個詞會喚起創傷的記憶。其他人則對他們家庭的概念和記憶模稜兩可。有些人渴望離家出走。其他人從未體會過家庭的舒適。當然,也有很多人非常熱愛他們的家,迫不及待地想回家。許多人甚至把自己看作是“宅男宅女”。
渴望家——渴望一個我們屬於的地方,是人類境遇的一部分。我們渴望有一個可以做自己的地方,在那裡我們被了解也被疼愛;在那裡我們會感到我們終於回家了。家應該是一個寧靜之地,在那裡人卸下防備,安然居住。家是安全港灣。歸根到底,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所有人都渴望成為宅男宅女——不再經歷疏離與分生。
在《西番雅書》3:20節,主說:“那時,我必領你們進來,聚集你們。”(英文新國際版直譯為“那時,我必聚集你們;那時,我必領你們回家。”——譯註)神應許總有一天會把祂在世界各地的子民帶回家。因着神藉着祂的救恩所完成的一切(賽52:9,10)在這個家裡將擺上筵席,眾人歡欣歌唱。在這個家裡,會經常地舉辦興之所至的免費快閃派對。這個派對將歷久彌新,因為原本那似乎太過美好的願景在這裡已然成真了(番3:14-15)。它將充滿歡樂和讚美。它會是一個避難所,在那裡神“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詩歌”或譯“保障”——譯註)(賽12:2)。這個家裡沒有人會受到偏待,因此卑微的、受壓迫的和流亡者終於可以回到欣然做自己的地方(番3:19-20)。在以上的每一段經文中,神都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對特定的人說話。然而這些預言也超越了它們的直接背景,因為回家是救恩本身不可分割的部分。
耶穌的信息也呼應了這些關於家庭的情感,祂宣告:“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約14:23)。就在這段經文之前一點的《約翰福音》14:3節中,耶穌告訴我們祂正在預備一個地方,一個家,是專為我們預備的。
我們是神的家,在神裡面如同在家,而神也在為我們預備一個家。這不僅僅是將來的某天要發生的事;就在此時此地,我們也可以找到這家的樣式,也可以為了他人成為神帶給他們的家。我們可以為他們“捎來福音的好消息”,並邀請他們加入我們(賽52:7)。誰不想住在這樣的家裡呢?
瑪琳娜·格雷夫斯(Marlena Graves) 是一名博士生、神學院兼職教授。她是多本書的作者,包括《上升之路:通過忘記自我而成為自我》。

Annual & Monthly subscriptions available.
- Print & Digital Issues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every article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Unlimited access to 65+ years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Member-only special issu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Honor Thy Church Mothers—with WagesDespite their crucial role in congregational life, 83 percent of women’s ministry leaders remain unpaid. - From the Magazine
Colombian Christians Preached Social Justice. Practicing It Is Harder.The birthplace of “integral mission” is also the epicenter of a migration crisis. It’s difficult to get local churches to care. - Related
New Atheism Is Dead. What’s the New New Atheism?Far fewer British people agree with vitriolic assertions about religion. Still, disbelief in God is on the rise in both the UK and the US. - Editor's Pick
The Cost of Creativity: Bonhoeffer Set Aside Ethics For Art. Did He Choose Well?The theologian set aside his nearly finished magnum opus while in prison, investing instead in creative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