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經》中有很多經文談到它的目的和權威。其中大家最熟悉的經文應該是《提摩太後書》第3章16、17節,保羅寫道,“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對於擔任東南浸信會神學院英語和思想史副教授的馬修·穆林斯(Matthew Mullins)來說,這樣的經文確實是信徒閱讀神的話語時不可或缺的指南。但他認為,問題出在對於一些詞彙的解釋趨於狹隘,比如 教訓、 督責、 糾正 和 教導 等,這會誤導我們把《聖經》單純當作一本要相信什麼以及該做什麼的使用手冊。
在《享受聖經:從文學的思路來愛聖經》(Enjoying the Bible: Literary Approaches to Loving the Scriptures)一書中,穆林斯展示了《聖經》的指導方式是如何觸及我們的理性和情感的。換句話說,這就像詩歌和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它不僅在對我們的理智説話,同時也在激發我們的情感。潔西嘉·胡滕·威爾遜(Jessica Hooten Wilson)是一位作家,也是達拉斯大學專門研究神學和文學的學者,她與穆林斯談到詩歌是讓我們能更能享受神和祂的話語的途逕。
你希望這本書會有什麼樣的讀者?
我試圖交流的對象,是任何可能會這樣說的人,“我想拿起這本古老、多元、了不起的著作, 享受閱讀它的樂趣。”我也是寫給我那些福音派的學生和朋友,他們和我一樣,傾向於以一種把資訊和教學置於享受之上的方式來思考《聖經》的目的。
老實說,這本書也是寫給我自己,一個心裡面喜歡在 Netflix 上追劇, 而不是深究《聖經》的人。我期待著喜歡的樂隊所發行的新專輯,遠過於期待閱讀福音書。我知道本不應該是這樣,但事實就是如此。所以我寫這本書也是一種屬靈的操練。
你在書名中用了 享受(enjoy) 這個詞。“享受”《聖經》是什麼意思?這與你喜愛 Netflix 一樣嗎?
最初書名的意思大概是,“如果你不喜歡詩歌,你就不能理解《聖經》”。這比我們最終選定的更具爭議性。但基本上,我認為“享受”《聖經》,就是讀的時候有喜樂。然而,我的信念並不是說我們應該把享受《聖經》當作最後的目的。在理想的情況下,通過學習享受神的話語,我們培養的是更多地享受神祂自己。
你想為何許多信徒很難愉快地閱讀《聖經》呢?
和我一樣,我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在教會裡長大的,教會裡對《聖經》非常尊敬。部分原因在於,我們很容易相信它就像是一本使用手冊,會為生活中應該做的事情提供實際的指導:我應該上大學嗎?我應該去這個教會,還是那個教會?我應該嫁給這個人,還是那個人?當你翻閱《聖經》時,如果只是尋找這類問題的答案,那將會剝奪你閱讀的樂趣。因為你總是擔心你會不會讀錯。
在本書的引言中,我也談到我們傾向於把《聖經》的內容視為如此狹隘。事實上,它集合了各式各樣類型的題材和文學形式。因此,是我們誤解了應該如何去閱讀它。我寫這本書的一個目的,就是試圖改變我們對《聖經》是本什麼樣的書的理解,以及了解這一理解上改變意味著什麼。
如果《聖經》不是使用手冊,那它是什麼樣的書呢?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去閱讀它呢?
我想說的是,《聖經》 不僅是 一本使用手冊——即使我們在閱讀智慧文學中一些最有詩意的章節時,我們仍然可以直接從其中得到教誨,或至少有時是這樣。我的觀點是,如果我們只是尋找實際的东西,那种“我應該如何過我的生活”的教導,那麼我們將錯失了一個重要的層面,就是讓這些章節 指導 我們,意味着什麼。它們不只是試圖訓練我們的理性。它們還試圖教導我們的慾望和情感。這就是文學成分的功用。
在我的引言中,我用《詩篇》119章105節作為例子:“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這裡對我們的理性有一個明確的教導:你應該在不確定的時候諮詢神的話。我的論點是,如果這就是這《詩篇》打算傳達的全部信息,那麼它就會用直截了當的訓誡來表達。但是,它卻用這種充滿詩意、隱喻的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傳達這種渴望。
因此,這段經文不僅僅是教導我們要做什麼。它也訓練我們渴望《聖經》的文字,這是它給出的“指令”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想闡明的,要远远超过将《聖經》形容成是指示与渴望、慾望、喜悅等其他的组合。我要說,《聖經》的教導形式本身必然使其他這些成为 必要。

讀詩歌怎麼能訓練我們以這種渴慕和喜樂來讀《聖經》呢?
我們與詩歌的掙扎,不僅僅是一个徵兆,表明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讀《聖經》,也顯示我們並不總是完全了解我們自己是什麼樣的生物。在重新訓練我們的眼目和閱讀習慣方面,詩歌之所以如此寶貴和有效,是因为在我們意圖將經文簡化成一條簡單信息或一個明確指示时,它經常使得這一企圖不能得逞。
當我第一次研究《聖經》中詩歌的成份時,我厭惡那讓我困惑的部分。但我現在欣然接受它。我想,“或許我對有些事情看走了眼。也可能我的閱讀和思考方式需要作些改變。”
讀詩歌比普通散文更需要全神貫注。每当你重讀一首詩時,總會發現新的東西,又多一些,再多一些。既然有限的凡人所寫的詩尚且如此,那麼《聖經》的文字更是這樣,這些經文已經久經歲月,並將繼續從根本上改變著人們的生命。
你所討論的實踐法之一是沉思地閱讀《聖經》。對一位可能不熟悉這種傳統的新教基督徒,以這種方式閱讀《聖經》,從中必須獲得什麼?
我從小就被教導要對《聖經》給予高度尊重。我父親擁有神學學位,他牧養一間教會。在星期天早上,以及星期三、星期天晚上,我們都聆聽對神話語的詳盡闡述。我上過一所神學觀念很保守的浸信會學院,它們把《聖經》當作權威。我非常珍惜這段成長的背景。
然而,身為一個來自相對保守的福音派傳統的人,我希望提供一個途徑或某些漸進步驟,使讀者了解更反思和深思的方式,例如 聖言詠讀法(lectio divina)。在如何看待《聖經》詮釋方面,如果我們能有更多地的改變,能以讀詩的方式閱讀《聖經》,我們就越能思考它的優美,感受到它在牽動我們的情感,而不僅僅在於注意它的指令。
這還有一個額外的效果,就是讓我們放鬆對確定性的把持,即便是稍微一點點,幫助我們成為一位更謙遜的讀者——即使我們依然完全忠於《聖經》的權威。
如果當我們讀《聖經》的時候,我們的情緒被觸動,我們怎麼知道這些情緒是否能信任呢?它們是不是也有可能扭曲而沒有加深我們的理解嗎?
我當然不想聲稱情感在某種程度上是理解的基礎。我也不相信,所謂的真理的調配公式,能以某種形式,就是用這麼多的情感,加上一些想像力,再加上這些許事實。
話說回來,我相信,當我們以具體和實際的方式閱讀《聖經》時,美和情感的元素就會發揮作用。每當我們讀一件文學作品時,甚至《聖經》本身,頁面上的字句會吸引我們的想像力。這發生在無數不同背景和生活經歷的讀者身上。
對我來說,這就是真與美的結合。一旦我們的想像力被激發,我們就能與那文學作品產生連結或聯繫,正如將感覺和知識緊密地結合起來一樣。這時就能產生真正的理解。
在現代基督教中,主要是由於啟蒙運動,我們繼承了一個過於理性的框架。我不贊成這樣。我們不需要為了去理解事物而拋開我們的情感。事實上,把它們閒置在一旁反而會阻礙這個過程。
《聖經》敘述的背景是與我們現在不同的時空。詩歌和文學如何能幫助我們了解陌生的事物呢?
詩歌和文學的功能之一是幫助我們跨越不同的經歷,這是藉由邀請我們去認同我們還陌生的世界來達成。
在這本書中,我探索了早期清教徒詩人安妮·柏瑞絲翠 (Anne Bradstreet) 的創作。在柏瑞絲翠的詩《作者寫給她的書》(The Author to Her Book)中,她把寫作比作身為母親的工作。儘管我從未當過母親,但我偶爾也會經歷柏瑞絲翠描述的脆弱性和自我懷疑,在她的創作過程中和作一位母親時。因此,我覺得我可以認同她,儘管我們的經歷可能會大相徑庭。良好的文學作品就會營造這種氛圍,促進這種跨越時空的聯繫。
特別要注意的是,完完全全地從別人的角度看這世界的那種完美的同理心是不可能的。試圖認同不同經歷的人有時會導致我們得出錯誤的替代物。但是文學仍然有很大的力量來告訴我們對陌生事物的想像。
如果你要給你的讀者一個最主要的信息,那會是什麼?
如果我能有一個期望的結果的話,那麼讀這本書的人會體驗到另一種閱讀《聖經》的方式。我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發現,詩歌和文學可以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聖經》讀者。
但這不是終點。成為更好的《聖經》讀者能使我們成為更愛神的人,另一方面,更愛我們的鄰舍。
翻譯:江山
責任編輯:吳京寧

Annual & Monthly subscriptions available.
- Print & Digital Issues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every article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Unlimited access to 65+ years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Member-only special issu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Honor Thy Church Mothers—with WagesDespite their crucial role in congregational life, 83 percent of women’s ministry leaders remain unpaid. - From the Magazine
Colombian Christians Preached Social Justice. Practicing It Is Harder.The birthplace of “integral mission” is also the epicenter of a migration crisis. It’s difficult to get local churches to care. - Related
New Atheism Is Dead. What’s the New New Atheism?Far fewer British people agree with vitriolic assertions about religion. Still, disbelief in God is on the rise in both the UK and the US. - Editor's Pick
Culture War Is Not Spiritual WarfareOur ideological opponents are not the en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