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遇到反基督教論戰的人都會很快遇到這樣的指責:基督徒在全球範圍內所慶祝的一個主要節日——復活節——實際上是從異教徒的節慶活動中借用或篡改過來的。 我經常在穆斯林口中聽到這種想法,他們聲稱後來的基督徒與異教妥協,淡化了耶穌的原始信仰。
這種說法主要是基於英語和德語的慶祝活動 名稱(英語為 Easter,德語為 Ostern)與異教的聯繫。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多數其他歐洲語言中,基督教慶祝活動的名稱來自希臘語的 Pascha,而它又來自希伯來語的 Pesach,即逾越節。 復活節是基督教的逾越節。
當然,即使基督徒真的參與了 語境化(contextualization),即用當地人的語言或形式來表達他們的信息和敬拜,這也絕不意味着 教義上 的妥協。 世界各地的基督徒試圖將基督救贖融入當地文化,同時清除與《聖經》規範相反的做法。 畢竟,基督徒說的是“受難日”(Good Friday),但他們這樣做絕不是為了紀念對北歐/日耳曼神后 芙蕾雅(Freya)的崇拜。
事實上,就復活節而言,證據表明情況並非如此:對基督的死亡和復活的紀念以及它的名字都不是來自異教。
一個有着古老根基的慶祝活動
關於復活節的異教起源,通常的說法是基於聖比德(Venerable Bede)(673-735)的評論,他是一位英國修道士,撰寫了英國第一部基督教歷史,是我們了解早期盎格魯—撒克遜文化的主要來源之一。 在 《論時間的計算》(De temporum ratione,約730年)中,比德這樣寫道:
在古代,英國人根據月球的運行軌跡來計算他們的月份——如果我只談論其他國家的年份,卻對自己國家的年份保持沉默,這似乎不合適。 因此,按照希臘人和羅馬人的方式,月份的名稱來自於月亮,因為月亮被稱為 mona,月份被稱為 monath。 被拉丁人稱之為一月的第一個月,就是Giuli;二月被稱為Solmonath;三月是Hrethmonath;四月是Eosturmonath ... Eosturmonath的名字現在被翻譯為“受難月”(Paschal month). 以前,這個月份以前是以他們的一位名叫Eostre的女神命名的。為了紀念她,人們在該月舉行了宴會。 現在,他們用她的名字來稱呼那個受難節,用古老傳統中用來已久的舊名稱來稱呼新儀式的快樂。
因此,第一個問題是,基督教實際的復活節 慶祝活動 是否來自於異教徒的節日。 這很容易回答。 北歐/日耳曼民族(包括盎格魯—撒克遜人)相對來說是基督教的後來者。 教皇貴格利一世(Gregory I)於596/7年派出由坎特伯雷的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Canterbury)領導的傳教士團體,前往盎格魯—撒克遜人中間。 772年,在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治下,歐洲的撒克遜人開始被強行皈依基督教。 因此,如果“復活節(Easter)”(即基督教的逾越節慶)是在這些日期 之前 就已慶祝的,那麼任何所謂的盎格魯——撒克遜的“Eostre”異教節日對此事就沒有任何意義。 事實上,有明確的證據顯明,基督徒在第二世紀就已經慶祝了復活節/逾越節,也可能更早。 由此可見,起源於地中海流域的基督教復活節/逾越節慶祝活動並沒有受到任何日耳曼異教節日的影響。
名字代表什麼?
第二個問題是,“復活節(Easter)”這個節日的 名稱 是否來自基督教慶祝活動被混淆於英格蘭和日耳曼文化中對一個據稱是異教徒生育女神“Eostre”的崇拜。 比德的這段話有幾個問題。 羅納德·哈頓(Ronald Hutton)教授(英國異教和神秘主義的著名歷史學家)在他的《太陽站》(The Stations of the Sun)一書中批評了比德對其他異教節日的粗略了解,並認為關於Eostre的說法也是如此:“它屬於貝德承認只是他自己的解釋的那一類,而不是普遍認同或證明的事實。”
這讓我們看到了下一個問題:除比德之外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位盎格魯—撒克遜女神的存在。 在北歐古文獻(Norse Eddas)或歐洲大陸的古代日耳曼異教中都沒有相應的女神。 因此,哈頓建議,“盎格魯—撒克遜人的 Estor-monath 只是指‘開放的月份’或‘開始的月份’,”並得出結論,沒有證據表明不列顛群島在三月或四月有一個前基督教節日。
對於 Eosturmonath 與異教女神有任何關係的說法,還有一個反對意見。 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日子通常以神的名字命名,如星期三(“Woden's day”),而他們的月份名稱要麼是日曆性的,如 Giuli,意思是“輪子”,指的是年輪;要麼是氣象—環境性的,如 Solmónath(大約是二月),意思是 “泥月”;要麼是指該時期的行動,如 Blótmónath(大約是十一月),意思是屠宰動物時的“血月”。 除了(按比德的說法)Hrethmonath(大約是三月)之外,沒有其他月份是專門為一個神靈而設的。據他聲稱,這個月份是以女神 Hrethe 的名字命名的。 但與 Eostre 一樣,沒有其他關於 Hrethe 的證據,也沒有在日耳曼/北歐神話中的任何對應物。
就比德給出的解釋,另一個問題涉及歐洲大陸的撒克遜人。 查理曼大帝的廷臣和傳記作者艾因哈德(Einhard,約775-840年)告訴我們,查理曼大帝的改革之一是重新命名月份。 四月被重新命名為 Ostarmanoth。 查理曼大帝說的是日耳曼方言,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也是一種,儘管他們的具體白話是不同的。 但是,查理曼大帝為什麼要把古羅馬人對春季這個月的稱呼改為 Ostarmanoth 呢? 查理曼大帝是打擊日耳曼異教的。 772年,他襲擊了異教的撒克遜人,並砍倒了他們的大立柱 Irminsul(以他們的神Irmin命名)。 他強行讓他們皈依基督教,並在他們因此而造反時野蠻地鎮壓他們。 因此,查理曼大帝似乎不太可能以一個日耳曼女神的名字來命名一個月份。
春天的假日
那麼,為什麼講英語的基督徒把他們的節日稱為“Easter”呢?
關於這個名字的起源,有一種說法是,拉丁語中的 in albis(“穿白袍”)一詞,本為基督徒指稱復活節時所用,後來進入了古德語(Old High German),變成 eostarum,就是“黎明”。 儘管日耳曼人生活在羅馬帝國之外——尤其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與羅馬帝國相距甚遠,但仍有一些證據表明早期日耳曼人借用了拉丁語。 這一理論假定,該詞是在引入羅馬影響或基督教信仰后才開始流行的,而這一點是不確定的。 但如果準確的話,這將證明這個節日不是以異教女神命名的。
另外,正如哈頓所建議的,Eosturmonath 只是意味着“開放的月份”,這與拉丁語中“四月”的意思相當。 撒克遜月和拉丁月(在曆法上相似)的名稱都與春天有關,春天是花蕾開放的季節。
所以古代盎格魯—撒克遜和日耳曼地區的基督徒之所以如此稱呼他們的逾越節——起初無疑是口語化的——只是因為它發生在 Eosturmonath/ Ostarmanoth 前後。 用當代的例子做類比,比如美國人有時將12月這段時間為“節日”,是與聖誕節和光明節有關,或者,當人們有時說“聖誕節前後”發生的某些事情時,通常是要說事情發生在年關的時候。 那麼,基督教的“Easter”這個稱呼基本上反映了它在日曆中的一段日期,而不是復活節被重新命名以紀念一個所謂的異教神靈。
當然,基督教對復活節的紀念不在於慶祝活動的 名稱,而在於其內容,即對基督的死亡和復活的紀念。 正是基督對罪、死亡和撒旦的征服,使我們有權祝大家“復活節快樂!”
安東尼·麥克羅伊(Anthony McRoy)是英國中東研究協會的研究員,也是英國威爾士福音神學院的伊斯蘭研究講師。
翻譯:Pearlyn Koh
責任編輯:吳京寧

Annual & Monthly subscriptions available.
- Print & Digital Issues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every article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Unlimited access to 65+ years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Member-only special issu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Honor Thy Church Mothers—with WagesDespite their crucial role in congregational life, 83 percent of women’s ministry leaders remain unpaid. - From the Magazine
I Hadn’t Committed Suicide. But I Was Spiritually Dead.The prison had ID’ed the wrong man. But the mistake was powerfully revealing. - Related
New Atheism Is Dead. What’s the New New Atheism?Far fewer British people agree with vitriolic assertions about religion. Still, disbelief in God is on the rise in both the UK and the US. - Editor's Pick
Evangelical Colleges Celebrate Best-Ever Enrollment NumbersStudents impacted by pandemic isolation seem drawn to Christian communities and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