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贝娜.雷德尔(Robrenna Redl)不是那种会让牧师意识到会停止上教会的人。这位住在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的居民仍想当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她曾经参与教会事工很长一段时间,如今已经四十多岁了。雷德尔三十多岁时认识耶稣,在往后几年,她是一间保守派独立教会的模范成员。她说:“我很投入教会,曾担任主日学老师教导小学生七年,又教中学生六至七年。” 她也在妇女事工领导团队服事,并为教会工作五年。无论怎么看,她都是一位忠实成员。
但在二〇一八年,服事整整十七年后,她离开了教会。雷德尔并不是特例。教会出席模式显明,四十岁以上的人,亦即X世代和婴儿潮世代,至少和千禧世代和Z世代一样,有相等的可能性会不再上教会。
曾经有段时间,牧师从讲坛上俯视那些头发花白坐在长椅上的会众,认为他们万无一失,丝毫不用担心这些人的忠诚。“大家都当作是理所当然的”,牧师兼研究员柏格(Ryan Burge)说,“黄金女郎绝不会离开。无论如何,他们每周日都会出现在教会。” 但根据巴纳集团(Barna Group,福音派民意调查机构)的调查,过去三十年来,教会出席人数下降幅度最大是在五十五岁以上的成年人群体。“我们不能将教会出席人数的下降仅仅归咎于年轻人”,巴纳的调研主管金柏琳(Savannah Kimberlin)这么说。每个年龄层都有人在离开教会,老一辈也不例外。根据柏格的说法,“如今已经没有哪个出生组别要比十二年前更虔诚了。”
巴纳调查还发现,从一九九三年至二〇二〇年疫情爆发前,每周上教会的人数在二〇〇九年达到48%的高峰,随后在二〇二〇年暴跌至29%。部分原因是有愈来愈多的美国人,在成年后从未去过教会。千禧世代和Z世代,也就是今(二〇二二)年年龄在三十八岁以下的人,在统计上要比当年同龄时的父母和祖父母较少持有宗教信仰。但前述议题和退出教会不同,本文讨论的是曾经待在教会却不再参与的人。
在二〇〇九年时,还有46%的婴儿潮世代和44%的X世代表示他们每周都上教会。直到二〇二〇年新冠疫情爆发前,比率下降近三分之一,分别至32%和29%。(相较之下,千禧世代在同一时期的教会出席率大约下降22%,二〇二〇年间约有25%的人每周上教会。)生命之道研究中心(LifeWay Research,美南浸信会所属机构)的报告宣称,随著新冠疫情的持续,自二〇二一年八月以来,几乎所有教会都重启实体聚会,而且疫情前的大多数信徒都已返回教会。
然而,柏格从美国政府数据中发现,在过去几年里,五十五至六十四岁成年人的教会出席率显著下降,根据报告大约降低了十个百分点。这些年长者与其他年龄层的模式并不相符,后者于二〇一八至二〇二一年间的教会出席率是相近的。这可能意味著教会很快就会注意到长者出席率的下滑,即使模式尚不清晰。
柏格在他的新书《美国宗教和政治的二十个迷思》(20 Myths about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America)中写道,这些数据挑战了人们长久以来对教会年长者的一些看法。其中一项他称之为 “生命周期效应”,指的是在教会中长大的人,可能会在高中毕业自食其力后离开,但随后又回到教会来抚养下一代,直到他们面临空巢期,当中有些父母会选择离开教会,但大多数人会留下。柏格表示,尽管这个理论听起来很合理,但却无法说明婴儿潮世代迈入成年后的行为模式。他说:“数据相当清楚,生命周期效应已经不适用。” 现今当人们不再上教会,牧师就别指望他们会回来。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美国民调机构和智库)曾于二〇一七年十二月调查美国人不去宗教场所参与礼拜的原因。从基督徒的反应展现了明显的代沟。六十五岁以上没有去教会的人中,有45%说他们不去教会是因为 “我以其他方式信奉我的信仰。” 五十至六十四岁中,有大约相同比例的人也这么说。换句话说,四十岁以上不再参与教会的基督徒中,有将近一半的人觉得他们仍在从事信仰活动。年轻人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十八至二十九岁的人中,只有大约25%说他们不去教会是因为他们以其他方式来信奉信仰。
兰道(David Landow)牧师在德拉瓦州威明顿市牧养以马内利长老教会,他发现离开教会的人往往可以归为两类:“淡出组” 和 “脱离组”。“淡出组” 是他所熟识的那些搬入退休社区并逐渐不再正常出席的人。兰道解释:“他们没有放弃信仰,只是教会不再是他们的优先考量。” 他相信很多离开教会的年长者皆是如此。菲利普斯(Nate Phillips)是密西根州柯克丘陵长老教会的牧师,他也看到年长者离开教会的趋势。他说,当会众感到不满时,他们会寻求更妥善运用自己的时间,而不是在教会委员会服事。菲利普斯最近与离开教会的一名中年会友沟通。那人解释说:“我爱戴你,我也爱教会那些人,但坦白说,我在我的足球俱乐部也能得到教会给我的一切。”
在皮尤有关离开教会的调查里,六十五岁以上不参与教会的基督徒当中,有不到三分之一(28%)表示他们是因为 “不喜欢” 才停止去教会。这个群组挑选的陈述像是 “我还没有找到我喜欢的教会”,“我不喜欢牧师的讲道”,以及 “我感到自己不受欢迎。” 金柏琳解释,大多数婴儿潮世代 “并没有被教会的负面声量所困扰”,但年轻的基督徒比较容易不满。五十至六十四岁和十八至二十九岁中,大约有38%的人表示,他们没有去教会是基于某方面的不喜欢,兰道称之为 “脱离组”,他说:“这算是某种中年危机。” 皮尤的调查结果与其他研究相符。金柏琳说,Z世代和千禧世代比起年长的基督徒更有可能将教会看作是好批评的,并且对其在社区中扮演的角色,整体看法较不正面。
惠顿学院葛理翰中心的助理主任拉克斯顿(Josh Laxton)认为,教会会友的离去是受到多重因素的推动。有些人离开是因为教会的观点与他们个人不一致。其他人则发现,在政治和社会公义等议题上加剧的压力,使他们对教会感到不自在。贝克(Josh Baker)是东田纳西州立大学教授和期刊《宗教社会学》的编辑,他发现,离开和留在教会的人之间最主要区别在于政治立场。他说,那些在政治上认同独立党或民主党的人最有可能停止出席,改为私下追求信仰。
然而,柏格表示,人们很少会因为丑闻或弊端等重大原因退出教会。他说:“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人是基于非常现实的理由离开。可能是搬家,或是生活变得忙碌,去教会不像以前那么方便。有些人表达他们离开的理由甚至上句不接下句,但他们就是不来了。”
当然,也有些人可以指出离开的具体原因。对于雷德尔来说,就是她在一直参与的教会中看到某种转变。“教会变得愈来愈容不下 “他人”,却没有察觉到我正正是他人的事实。” 雷德尔是黑人,有两个混血儿。她还说,教会也开始展现与极右派政治的结盟,并且对教会内性侵问题处理不当。
雷德尔在她离开的那间教会里无所适从,但在其他地方也还是找不到合适的教会。她说:“自从离开后,我一直努力要回到教会。我试过到我孩子去的教会,但是对我来说有点太年轻、太前卫了。” 她尝试过几次非正式的聚会,也在线上一间教会做过礼拜,但她没有正式加入任何地方。“由于对基督徒群体怀有疑虑,我很难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我可以跟别人一对一谈话,但是团体对我来说太过复杂”,她这么说道。
菲利普斯担心的是,像雷德尔这类型的离开,不仅会对离开的人,同时也会对离开之人牵连到的人,产生灵性上的影响。“现今的世界已彻底扭曲,我们已经失去属于我们的机会”,菲利普斯说道。“最起码,我们曾经提供过道德指引”,但他说,美国人如今已不再为此寄望教会。“我认为人们正在寻找意义、无限以及与伟大故事的连结”,他说。在教会的事工和活动中,“有时我们能在许许多多有限的情况下迎来这一切。”
尽管如此,把教会视为聆听振奋人心的讲道,或是调校道德标准地方的那些人,可能会指出收听录制信息和诗歌的便利性。这些活动,可能就是许多离开教会的长者,认为自己仍在实践信仰, 仍在学习,仍在敬拜的原因。然而,不与其他信徒碰面也算 “上教会”,这种想法与圣经是抵触的。希伯来书十章24~25节说,基督徒刻意见面是为了相互鼓励。一旦成为成熟的信徒,人们就停不下对教会的需求。拉克斯顿很清楚,圣经中满是劝告,要我们与其他信徒相聚;人们不会单单因为可以下载播客节目(podcasts)而不再需要彼此,或是不再需要归属。他表示,如果人们不把教会放在首位,那么生活中总是少不了各样活动来引诱他们离开教会。
虽然照顾幼儿(儿女或孙子女)、工作和生活中的其他需要,可能会让一些四十岁以上的人远离教会,但拉克斯顿指出,退休后的周末小旅行也会打断规律的教会出席。
贝克说,在美国从教会中辍的原因不大可能是教会自身的准则发生变化,因为他的研究显示,教会对于教导实体聚会的重要性从未改变。相反,他指出变化是在于出现了其他聆听讲道和敬拜音乐的方式。生命之道研究中心的执行长麦康诺(Scott McConnell)表示,人生大事通常会影响教会出席;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上大学,但在往后的年日里,搬去新城市或是面临空巢期,都同样可能导致中断。即使生命周期理论不适用,人生大事仍然是转捩点,容易使得参与教会变得麻烦或是不那么值得。
兰道认为,不再醉心于基督信仰的人中,有许多是肇因于他们的生活没有达到本身的期望。“也许婚姻不如所想像的那样,又或许抚养孩子并没有以为的那么充实”,他说。从那些时刻看起来,他们的信仰似乎是建立在一张虚假的清单上。兰道与许多这样的人共事过,他们把自己的基督徒生活视为一连串的里程碑:毕业,结婚,生子。一旦这些目标达成,又或者这一系列事件已机会不再,他们就处于选择去留的关头。因为在这些里程碑之外,他们看不到门徒训练的意义。近年来,兰道也看到父母在孩子背离信仰时所经历的属灵震荡。如果父母自己没有坚定信念,反而有可能被这抗争拉走。有些人会觉得自己是在信仰和家庭之间做出选择。
“如果你的信仰是靠自己的力气,那么你很快就会筋疲力尽”,兰道这么说。麦康诺说:“如果看不到自己信仰的价值,届时他们就会做出去留的关键决定。” 他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教会必须考虑所有年龄层的人都有离开的风险。“随著年龄增长,人们往往在灵性上变得更加成熟,但这并不会抵销以下的风险或可能性,就是他们有可能误入歧途,或不想再与其他信徒一起事奉。” 麦康诺说,如果教会领导层和成员能牢记这点,并去接触那些有一段时日没来教会的人,听听他们在挣扎什么,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受到重视的,这样就可以有助逆转那股离开教会的风潮。
兰道认为,教会必须很小心,不要让人误以为基督徒的生活是一连串的心想事成。“基督徒的生活并不容易,它也不是个承诺,应允只要你完成这些步骤,就能实现自我。基督信仰是对神国降临的渴望,但如今我们对于自身的渴望著墨太多了”,兰道说。凯特.墨菲(Kate Murphy)牧师在北卡罗莱纳州夏洛特牧养一间岌岌可危的教会,她见到会友往往只是出于个人喜好而离开,但神使用她周遭的人,要她更深入思考。墨菲说:“我们很容易坐在礼拜堂里,想著那些选择去吃早午餐,或是选择在周日早上修剪自家草坪,还有选择帮他们的孩子报名周日早上练习体育竞赛的人。看著那些选择,我们很容易会想,‘嗯,那些人不如我们思考深入,也不像我们真心在乎,他们远远不及我们这么认真看待上帝。’”
但最终,她才意识到她的教会并没有满足人们的属灵需求。“当人们前来寻求灵命转变,还有寻找装备,使自己得以在这个破碎世界生存下去时,我们给不了,他们就离开了”,墨菲说道。她认为解决之道是让领导者和会众一起悔改,意识到教会出了问题,并承认是教会里的人造成这个问题。圣灵仍然持续在吸引著人们,而人们也仍然拥有属灵需求,渴望得到满足。墨菲接著说:“我想教会内有些基督徒已经忘记,福音是多么能够带来转化,足以改变生命,并且福音在本质上是多么的美好。如果我们能够回到这一点上,我想我们会看到神是信实的。”
就金柏琳而言,则是希望巴纳的研究能够帮助教会领袖思考,如何坚固会众和牧养年长族群。“你是否确定在你的教会里,老一辈会友占有一席之地?他们一生都是教会的忠实参与者,如今选择在五,六十多岁时离开教会,我认为,这个情况是在表明他们对归属感和价值的感受其实非常深刻。” 柏格认为教会此刻正面临绝佳契机和高度风险;“忽视年长者就是要自行承担忽视他们的后果”,他这么说道。但这不仅攸关教会恢复往昔运作的能力,正如生命之道的麦康诺所说,“每一代人对神都很重要,因而应当对教会也同样重要。”
翻译:王湘琪

Annual & Monthly subscriptions available.
- Print & Digital Issues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every article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Unlimited access to 65+ years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Member-only special issu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All About That Tenor: Why Men Don’t Sing in WorshipMusic experts say we don't need more "manly songs," but we do need to help lower voices find their place - From the Magazine
My High Priest Understands My PainJesus’ mercy is in his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our hurt, not only in his ability to solve it. - Related
New Atheism Is Dead. What’s the New New Atheism?Far fewer British people agree with vitriolic assertions about religion. Still, disbelief in God is on the rise in both the UK and the US. - Editor's Pick
Bold Prayers Made Amy Carmichael’s 55 Years in India PossibleEven by the standards of other missionaries, the Irish woman’s ministry to sexually exploited children was intrep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