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馬太福音》24:29-44

這段經文的第一句引人發問:“那些日子的災難一過去”是什麼意思?

第29-31節經文的大部分差不多一直被理解為耶穌再來的描寫,《以賽亞書》13:10和34:4以詩歌的語言描繪了這搖撼宇宙的動蕩。(有人把這段經文解釋為耶穌以一種看不見的方式降臨,通過羅馬帝國在公元70年摧毀耶路撒冷而實現 ——但是經文中提到選民從世界的各個角落招聚到一起的說法與此解釋不相符。)

耶穌何時再來?這段橄欖山上的講話是因耶穌門徒問他何時再來而起(《馬太福音》24:3)。他列出了很多首先要發生的事(4-26節),此時大意是說,留心這些事就會知道我的降臨近了,就像長出葉子的無花果樹預示着夏天的到來。

所有“這些事”在公元70年時都已經發生了,因此之後的每一代教會都相信他們可能看到耶穌再來。耶穌不是說他在門徒的有生之年會再來,他只是說預備性的事件將會發生。第34節中的“這些事”和第33節中的“這一切的事”肯定是同指——它們預示耶穌的再來“近了”,但尚未發生。因此它們不可能包括了耶穌實際的降臨——它們僅僅是預備他再來的兆頭。當他再來的時候,他將不僅僅是“近了,正在門口了”,而是已經降臨!

我們不可能知道所有這些的準確時間,所以我們必須一直準備着。那些不做好準備的人,會因最後事件的突然發生而措手不及。如果我們一直警醒,就不必擔心午夜的盜賊。當然,耶穌不是要回來從我們這裡偷走什麼;他是用這個比方來突出他的到來之猝不及防。

但是“那些日子的災難一過去”是什麼意思?也許這裡說的災難是指耶穌兩次降臨之間的整段時間。畢竟,《提摩太後書》3:12說所有的敬虔人都要受逼迫(即使基督徒生活有許多喜樂時刻)。

無論我們怎樣詮釋這段經文,它見證了耶穌作為大能的神將在他完美的時間讓一切重回正軌。今天,許多基督徒響應了聖經中在當今世界實施公義的呼召,這樣做很有道理 ——我們理應竭盡所能幫助他人。但是戰爭、疾病、自然災害、受傷殘疾、貧困、破碎的關係等都要求我們最終信靠神,在永恆中達成完全的補償和恢復。在永恆的宏大格局中,主的再來很可能在我們所有人眼中的確是“災難一過去”就發生了!

Craig L. Blomberg是丹佛神學院的新約榮譽退休教授,著述無數,其中有《馬太福音》註釋和《詮釋新約中的比喻》。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español Português Français 简体中文 한국어 Indonesian, and русский. See all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繁體中文) coverage. ]

免費時事通訊

更多時事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