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香港有一所小学安排学生以跪地奉茶来学习孝道,引来社会上不少的关注和批评。不少人认为,要学生下跪本身是一种完全臣服的表现,而似乎这种无条件对上的听从才是学校传递给学生的讯息,也是今次事件争议的重点。虽然这所小学并没有宗教背景,但校长却是出身自天主教学校;而且在她对事件的回应中亦引用了十诫之中的第五诫“当孝敬父母”来作为解释的论据,以维护学校所作的并没有问题。

或许让我担忧的是,一直以来本港不少基督教学校和教会对传统中国观念也是照单全收,甚少审视基督教的“孝”跟中国传统的“孝”有什么分别。究竟圣经对为人子女的要求是否就是“跪”?父母子女之间几多恩怨情仇,又能否简单地以“当孝敬父母”这条诫命来一锤定音?华人对“孝”的理解与圣经对“孝”的描述是否真的完全一样?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华人基督徒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略香港的处境以及有关“孝”的中国传统观念在社会层面上的延伸和影响。

“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生气,恐怕他们会灰心。”—— 歌罗西书三章20-21节

福音究竟如何改变了我们的家庭伦理观?基督徒的家庭是以上帝为首,这一点上已经与中国的传统观念不一样。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再只是两者之间从属的关系,因着敬畏上帝,信徒对父母和子女角色的理解也截然不同。保罗在歌罗西书三章和以弗所书六章提到父母和儿女的关系时,他的吩咐是双向的,而不是一味要求子女单向地顺服父母。年幼的子女需要家中学习听从父母,这也是他们学习顺服上帝的途径。父母也需要知道,自己对子女的权柄是上帝所赐予,因此他们的权力不是至高无上,最终也要向上帝交账。而且,他们是被托付以主的教导去养育子女。

信徒不能无视这种权柄,但也不能滥用这种权柄。权柄是用来保护、管教和督责,同时亦有界线,需要尊重对方的感受。保罗吩咐父母不要惹儿女生气,就是要求父母作出自限,就如我们的主一样。父母需要学习在主的爱中耐心等待和教导,好让儿女也明了主是如何爱他们。如果信徒今天单单强调儿女的听从,而不反思父母的权柄和责任,其实就是把传统观念读入了圣经中,忽略了圣经整全的教导,也早晚会为家庭带来问题。

再者,我们必须知道,家庭中有许多的罪需要处理。在华人社会中,单单一个“孝”字,不知埋没了多少人的理想,造成了多少伤害。一位记者是这样评论学校事件:“不少人成年甚至中年,对父母无理索求是反射式顺从并无力反抗。即使影响夫妻关系,也没法向长辈说一声不……说跪地斟茶是退步,即使我们肉体上没有跪父母,心理上都跪了好多好多次。”

有子女为了尊重父母意愿,作出了不必要的牺牲,以致整个人生也是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下。华人对家庭和谐有渴求,却往往很多时候只懂得以父母的权柄强迫子女就范。如上一段所探讨,父母甚少审视自己的权柄,也不明白家人之间的界线,这些都是使子女无法独立成长、家庭无法履行它在创造时所赋予的角色之原因。华人基督徒因此更加需要认定,虽然家的观念在华人社群中十分重要,也有其本身的好处,但家庭本身不是完美,它是需要基督的救赎。唯有祂的介入,人与人之间关系才得以挽回,家人彼此才得以建立。信徒也要无时无刻学习如何在主内做好家中的角色。

至于为何学校安排一个如此传统的活动受到民众质疑,也值得信徒留意。作为华人,从古代的人称地方官员为“父母官”到数年前香港人仍称呼北京管治者为“阿爷”便可见一斑。同时,百姓对统治者的敬重亦带有子女孝顺父母的情感。因此,教导孝道从来都不止是家庭的事,也延伸至在上者的关系上。要知道,香港现今处于一个威权统治的时代—在批判声音越来越弱、连训练独立思考的通识课程也被削减至一半时间之际,这所学校还要灌输学生孝道顺服的观念,其实是否变相鼓励下一代对掌权者不问缘由的臣服?

有研究中国文学的人指出,孔子没有无条件服从的主张,他反倒认为当子女看见父母犯错,要尽力规劝,作臣子的也应该这样对待君王。只是儒家思想中的社会愿景早已被历代中国政权利用作为统治的工具,对上无条件的听从亦被塑造成为一种美德,并深深渗入了华人的骨髓中。香港基督徒对此又是否察觉,又有何反思?

对于家庭、传统以及孝道教育,我们要继续思考的事,还有很多。

Karen Wong,居于香港、喜欢写作;一名在亲职上挣扎、在神学中思考、在福音里不断盼望的信徒。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한국어, and 繁體中文. See all of our Chinese (Simplified) (简体中文) coverage. ]

免费时事通讯

更多时事通讯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