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香港有一所小學安排學生以跪地奉茶來學習孝道,引來社會上不少的關注和批評。不少人認為,要學生下跪本身是一種完全臣服的表現,而似乎這種無條件對上的聽從才是學校傳遞給學生的訊息,也是今次事件爭議的重點。雖然這所小學並沒有宗教背景,但校長卻是出身自天主教學校;而且在她對事件的回應中亦引用了十誡之中的第五誡「當孝敬父母」來作為解釋的論據,以維護學校所作的並沒有問題。

或許讓我擔憂的是,一直以來本港不少基督教學校和教會對傳統中國觀念也是照單全收,甚少審視基督教的「孝」跟中國傳統的「孝」有什麼分別。究竟聖經對為人子女的要求是否就是「跪」?父母子女之間幾多恩怨情仇,又能否簡單地以「當孝敬父母」這條誡命來一錘定音?華人對「孝」的理解與聖經對「孝」的描述是否真的完全一樣?這些都是我們作為華人基督徒無法迴避的問題。而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忽略香港的處境以及有關「孝」的中國傳統觀念在社會層面上的延伸和影響。

「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生氣,恐怕他們會灰心。」—— 歌羅西書三章20-21節

福音究竟如何改變了我們的家庭倫理觀?基督徒的家庭是以上帝為首,這一點上已經與中國的傳統觀念不一樣。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不再只是兩者之間從屬的關係,因著敬畏上帝,信徒對父母和子女角色的理解也截然不同。保羅在歌羅西書三章和以弗所書六章提到父母和兒女的關係時,他的吩咐是雙向的,而不是一味要求子女單向地順服父母。年幼的子女需要家中學習聽從父母,這也是他們學習順服上帝的途徑。父母也需要知道,自己對子女的權柄是上帝所賜予,因此他們的權力不是至高無上,最終也要向上帝交賬。而且,他們是被託付以主的教導去養育子女。

信徒不能無視這種權柄,但也不能濫用這種權柄。權柄是用來保護、管教和督責,同時亦有界線,需要尊重對方的感受。保羅吩咐父母不要惹兒女生氣,就是要求父母作出自限,就如我們的主一樣。父母需要學習在主的愛中耐心等待和教導,好讓兒女也明瞭主是如何愛他們。如果信徒今天單單強調兒女的聽從,而不反思父母的權柄和責任,其實就是把傳統觀念讀入了聖經中,忽略了聖經整全的教導,也早晚會為家庭帶來問題。

再者,我們必須知道,家庭中有許多的罪需要處理。在華人社會中,單單一個「孝」字,不知埋沒了多少人的理想,造成了多少傷害。一位記者是這樣評論學校事件:「不少人成年甚至中年,對父母無理索求是反射式順從並無力反抗。即使影響夫妻關係,也沒法向長輩說一聲不…..說跪地斟茶是退步,即使我們肉體上沒有跪父母,心理上都跪左好多好多次。」

有子女為了尊重父母意願,作出了不必要的犧牲,以致整個人生也是活在父母的陰影之下。華人對家庭和諧有渴求,卻往往很多時候只懂得以父母的權柄強迫子女就範。如上一段所探討,父母甚少審視自己的權柄,也不明白家人之間的界線,這些都是使子女無法獨立成長、家庭無法履行它在創造時所賦予的角色之原因。華人基督徒因此更加需要認定,雖然家的觀念在華人社群中十分重要,也有其本身的好處,但家庭本身不是完美,它是需要基督的救贖。唯有祂的介入,人與人之間關係才得以挽回,家人彼此才得以建立。信徒也要無時無刻學習如何在主內做好家中的角色。

至於為何學校安排一個如此傳統的活動受到民眾質疑,也值得信徒留意。作為華人,從古代的人稱地方官員為「父母官」到數年前香港人仍稱呼北京管治者為「阿爺」便可見一斑。同時,百姓對統治者的敬重亦帶有子女孝順父母的情感。因此,教導孝道從來都不止是家庭的事,也延伸至在上者的關係上。要知道,香港現今處於一個威權統治的時代—在批判聲音越來越弱、連訓練獨立思考的通識課程也被削減至一半時間之際,這所學校還要灌輸學生孝道順服的觀念,其實是否變相鼓勵下一代對掌權者不問緣由的臣服?

有研究中國文學的人指出,孔子沒有無條件服從的主張,他反倒認為當子女看見父母犯錯,要盡力規勸,作臣子的也應該這樣對待君王。只是儒家思想中的社會願景早已被歷代中國政權利用作為統治的工具,對上無條件的聽從亦被塑造成為一種美德,並深深滲入了華人的骨髓中。香港基督徒對此又是否察覺,又有何反思?

對於家庭、傳統以及孝道教育,我們要繼續思考的事,還有很多。

Karen Wong,居於香港、喜歡寫作;一名在親職上掙扎、在神學中思考、在福音裏不斷盼望的信徒。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简体中文, and 한국어. See all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繁體中文) coverage. ]

免費時事通訊

更多時事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