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〇一二年,當我走上富勒神學院(Fuller Seminary)的畢業典禮台時,我已經懷孕六個月了。在畢業服底下,我的身心都感到很充實:前者是因為完成了碩士學位,得到所有必須的神學知識,後者是因為期待自己即將成為母親。
畢業後,在第一個女兒出生之前,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把她放在腿上,讀著一本教導小孩認識英文字母的書,該書以奧古斯丁(Augustine)開頭、以濟宙拉斯(Zizioulas)做結尾。我想,這是因為我的心正在想方設法,使我可以從人生的一個篇章翻到下一個篇章。但是,正如所有新生父母都可以見證的那樣,有關嬰兒的一切事情總是讓人難以預料。
我的第一個孩子比預產期稍晚一點出生,時間大約是凌晨三點。她是一個健康的粉色寶寶,不過這場龍捲風撕碎了我理智、有序的生活。三年後,我的第二個女兒奧利維亞(Olivia)出生了。
在令人精疲力竭的十年裡,我和丈夫一直在兩個孩子和兩分全職工作之間掙扎,一邊要寫 email,一邊要換尿布(包括後來改用可以容易換上的穿戴式尿布,以及女孩子自己可以換穿上的半長褲),幾乎沒有時間閱讀神學書籍。
我具有很多人所謂的「媽咪腦」:我很精於打掃床頭上的頭髮、清除地毯上的污漬,還會製作莓果冰沙,但卻很難要我去說出我在《系統神學II》這門課程中所學到的各種贖罪的理論。
即使我那時能保持最佳的智力狀態,要我去向女兒們解說基督教的信仰可是件要竭盡腦力的事(就像現在的狀況一樣)。
為什麼?因為孩子是一群特別的聽眾,他們與大多數在神學院課堂上看到的同學完全不同:他們同時是「屬靈的」,卻又是「屬世的」。
賈斯汀•巴瑞(Justin Barrett)是一名認知和發展心理學家。他的研究顯示,兒童的思維結構,使他們容易有信仰。就此意義來看,信仰是一種感知,即現實充滿了意義和秩序,並且有一位超級動因(上帝)在掌管。
例如,有一天,六歲的奧利維亞在抓撓被蚊子叮咬的地方,她感嘆道:「媽媽,為什麼上帝要創造蚊子?」
當時我已經教導她足夠的知識,知道創造是上帝的主意,祂負責創造並維持秩序。所以,令她受搔癢折磨的源頭,可能只是宇宙中一個隨機的、意外產物的這個觀念,是奧利維亞最難想通的念頭。
這也意味著她不得不去思考,為什麼上帝會允許這種無情的吸血鬼存在於世上,她便會反思蚊子做了什麼好事,或者蚊子在創造中有什麼意義。
順便說一句,我告訴她,我以後一定會對她的問題給她一個答案。
孩子們同時也是世俗的,他們對宗教教條或信仰規條一無所知,直到我們教導他們去接納這些信念。這意味著,對他們來説,沒有什麽是越軌的問題。他們很純真,又無所不問,他們也不怕問的問題,會被人看爲異端,或是對神不敬。
回答女兒關於信仰的問題是作爲父母教養子女過程中令人愉快又充滿折磨的經歷。我盡力認真回答她們的問題:考量到她們成長的階段,要使用她們已經掌握的、有限的概念和詞彙來回答。坦白說,沒有任何的規則或標準,能夠讓你完全準備好應對他們隨機做出的關聯。
有一天,我正開車送孩子們放學回家,奧利維亞隨口問了一句,耶穌是否有穿內衣。有幾秒鐘的時間,空氣安靜地只剩下方向燈的滴答聲。我最後回答:「有的,可能是亞麻布的」(畢竟,耶穌仍然有人類的身體)。
我的女兒接受了這個資訊,點了點頭,繼續盯著窗外。
以前,她曾經問我:耶穌怎麼會「住在雲裡,身體卻不是由雲構成的」。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種問題很無知或可笑,但如果從神學的角度來看待它們,就會變得更有趣。
她的問題,實際上是在以想像的方式,刺探基督的神人二性:她正在用一種簡化的方式,試圖調和基督的人性和神性。這個教義的難題花了幾百年的時間,才在早期教會迦克敦大公會議上得到解決,有了正式的正統表達。
有些人可能會說,討論耶穌是否有穿內衣是相當的危險,又沒有聖經依據的猜測。這是一種當代流行的混合主義(syncretism),可能會傷害到孩子。雖然我也擔心孩子會誤入異端,但我不同意這種對話是危險的。
信經、信仰規條和聖經本身都是我們的護欄,使我們不至於在上帝的自我啟示上打滑,能在這些約束下保持明智。但任何經驗豐富的藝術家都會說,約束會帶來創造力,而創造力是神學研究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孩子們特別有創造力。
我相信,如果想把好消息傳給下一代,就不能用成人的教義和正式的「基督教語言」來介紹福音。我們必須滿足他們的需求,靠著聖靈即興發揮,以展示我們的信仰。
賴特(N. T. Wright)探討了不同保守派之間解讀聖經的方式(參考《聖經新探索》Surprised by Scripture 和《神話語的力量》Scripture and the Authority of God,後者的內容更全面)。他感嘆,「福音派」的經文研究「常常意味著閉關讀經,而不是打開讀經」。
有些人聲稱我們已經知道了所有聖經想告訴我們的事,賴特卻認為,沒有哪一代人完成了「研究和理解上帝話語」的任務。他說:「每一代人都必須以當代所理解的歷史為基礎讀經,因為每一代人都需要成長,而不是單單查考正確的答案,因而停留於一個嬰孩的狀態」。
與孩子們討論神學,或與任何真實的尋求者來研究神學,都像一場現場的戲劇,要對每一個環境、每一個觀眾保持敏感並且思考。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討論到彌賽亞是否有穿內衣。
現在我的孩子們都長大一些,我卻沒覺得自己真正畢業了。我的牆上掛著一張文憑,但我仍然是一個學生。這部分是因為,事實證明,「做媽咪」本身就是在讀神學院。
其中最棒的一件事,是看到孩子們如何將信仰融入到生活的各方各面,將生活與信仰連結起來。看著他們思考神學問題時,我得到了提醒,信仰中的奧秘是上帝的禮物,而不僅僅是理性的產物。
誠然,必定是耶穌看見了這種真誠的、全生命的門徒訓練,祂才會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凱薩琳‧李(Katherine Lee)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母親。她目前正在寫一本回憶錄,追溯她家庭中的女性如何定義「母親」這個身分,她的神學碩士學位大大地影響了她的想法。
翻譯:思慕 / 校稿:T.N

Annual & Monthly subscriptions available.
- Print & Digital Issues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every article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Unlimited access to 65+ years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Member-only special issu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Honor Thy Church Mothers—with WagesDespite their crucial role in congregational life, 83 percent of women’s ministry leaders remain unpaid. - From the Magazine
My High Priest Understands My PainJesus’ mercy is in his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our hurt, not only in his ability to solve it. - Related
New Atheism Is Dead. What’s the New New Atheism?Far fewer British people agree with vitriolic assertions about religion. Still, disbelief in God is on the rise in both the UK and the US. - Editor's Pick
Evangelical Colleges Celebrate Best-Ever Enrollment NumbersStudents impacted by pandemic isolation seem drawn to Christian communities and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