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又对他兄弟们说:“靠近我一点。”他们就近前来。(创45:4)

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却是一个复和的行动。

约瑟,作为一位被害者,向他的兄弟们——施害者,提出一个普通的行动。对于一个曾经被伤害的人,有不幸的过去、沉郁的心理、纠结的情绪等积淀。被伤害者约瑟不断面对生命中的悲哀,如今位处高位、权倾朝野、飞黄腾达,重新面对施害者们,绝对可以轻易报复他的兄弟们,以平衡自己心理和现实上的伤害。可是,他却选择向兄弟们自白,既感恩神的奇妙安排,也安抚兄弟们的复杂情感。

“靠近我一点。”这句话可能也是被伤害者约瑟一直的阴影。在约瑟幼年时,他年少无知,当神报给他异梦,他就主动靠近兄弟们,诚实地告诉异梦的内容,却招来兄弟们妒忌。后来,父亲雅各要约瑟去找兄弟们,他也顺服地出去,满心欢喜地想靠近兄弟们。可是,兄弟们靠近约瑟的结果,却是要杀死他、卖走他。靠近,就是约瑟的最大伤害。

对于兄弟们,靠近约瑟是他们的心魔。所以,当他们被约瑟关在监里的时候,他们彼此说:“我们在弟弟身上实在犯了罪。他哀求我们的时候,我们看见他的痛苦,却不肯听,所以这场苦难临到我们。”(创42:21)这一次的靠近,令他们勾起当年靠近少年约瑟的恶毒计谋,以致想到这是神施予他们的报应。

施害者和被害者的关系从来都是复杂而纠缠,剪不断,理还乱,欲断难断。施害者好像是拥有权力的一方,去压制无权力的一方。被害者好像受压者,被加压者欺凌。可是,施害者可能是出于自己内心的恐惧、懦弱,所以作出欺压及伤害的行为,而不一定只是强暴、横蛮的表现。施害者可能是想靠近受害者多一点,却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法,以致形成伤害。

家庭关系破裂,就是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最常出现的不幸情形。其中,“手足不和”在现今家庭普遍存在,兄弟阋墙、子女争产等也有新闻报导。日本有一位11岁女生把与弟妹日常争吵的情况,变成暑期功课的题目:“兄弟姊妹为甚么吵架?”以自己、8岁弟弟、5岁妹妹、3岁弟弟为研究对象,竟然录得10天发生了100场争执。子女间的争执,每天发生,积怨日深。可是,调解者却很难介入,厘清对错;施害者和被害者亦是一种互动关系,随时置换。

以上的情况让我们看见亲密而靠近的关系,最终可能带来更大的伤害。个别性格差异、父母管教偏侧、成长年龄不同、处事能力高低等,都可能是原因。例如有一个案例,是两兄弟个性不同,由于父亲得了失智症,所以需要商量照料的责任。弟弟一向做事优异,长年在外国生活,认为哥哥性格自卑无主见,所以自愿承担更多责任。可是,哥哥却不配合,弟弟因而感到挫折。在兄弟接受咨商后,弟弟发现哥哥原来已能独当一面,甚至认为”弟弟不尊重人”。后来,两兄弟敞开沟通,合作照顾父亲,才重新互相了解。一次机会,令长期分歧,得到疏解。

兄弟相争、夫妻相害、父子相残,我们时有所闻,圣经也有记载。家庭是应该予人安全、舒适、自由的关系,却最终导致惶恐、无助、禁锢的关系。被害者现今可以寻求机构、教会等支援,在身、心、灵上得着合适的辅导和帮助。施害者若自我醒觉,也同样可以有相应的引导和扶助。这都是疏解这段纠结关系的合适方法和途径,逐渐步向复和。

然而,人心才是问题的症结。当约瑟回望自己一生的际遇,认识和经历受害都是源自神的安排,他内心里的阴影就褪去,情绪上的郁闷也释怀,使他可以走出被害者的桎梏,重新以正常人的心态说出:”请靠近我一点”,向弟兄们伸出复和的橄榄枝。当被害者竟然能够安然地向施害者传递复和的讯号,就令施害者突然醒悟自己过往的错误。于是,施害者也愿意向前靠近一点。

复和,是修补破裂关系的起点,是止息强暴关系的终点。这并非世人“以暴易暴”的想法,乃是圣经“以善胜恶”(罗12:21)的道理。

蔡盛勇,从事基督教机构编辑逾十年,编校书刊数十本。香港浸会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硕士、香港建道神学院基督教研究硕士。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español Português Français 한국어, and 繁體中文. See all of our Chinese (Simplified) (简体中文) coverage. ]

免费时事通讯

更多时事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