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疫情初期,教堂處於封控狀態時,許多牧師轉而採用直播的方式,臨時取代了現場敬拜的儀式。教會開始向信徒們提供居家的非實體聚會。這在當時似乎是個好主意。有總比沒有好。
但問題是:我們大多數人以為的幾周時間變成了幾個月,然後又超過了一年。開始時只是一個臨時的選擇,後來變成了一個舒適的習慣。
現場直播當然有好處。它很方便,影響範圍廣,易於收聽。因此,在線下聚會重新變得可行之後,許多牧師仍然保留了線上的禮拜。但直播教會有一個缺點遠遠超過了它的好處:它是偽團契。它提供了一種表面上的關係,卻沒有來自近距離接觸的真正深度。它助長了“遠近無關緊要”的觀念。
我相信直播在某些情況下是有價值的,比如服事那些無法離家或有免疫缺陷的會眾。但是如今,許多沒有這種顧慮的基督徒已經習慣了線上敬拜,以至於他們認為這足可以取代每周辛苦前往聖所的敬拜。
當我和其他牧師同道就直播主日敬拜的不同觀點進行辯論時,我們把焦點集中在一個問題上: 為什麼地方教會需要實體聚會? 我相信路加在他對初代教會的描述中提供了一個四重答案。“(他們)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使徒行傳》2:42)。當直播永久地取代了聖徒的近距離團契時,這四種操練就會受到影響。選擇線上敬拜的信徒是否意識到他們錯過了什麼呢?
使徒的教訓
把學習神的話語當作一種學術活動——就像觀看在線講座或TED演講一樣——對神的啟示是一種損害。在主日禮拜中信徒是聖經宣講的參與者。這種行為是群體的;它不是孤立發生的。雖然只有一個人在宣講,但講道其實是一種對話;理想的情況是,講道能引起基督肢體(教會)內的對話和思考。接受“使徒的教訓”不僅僅是在網上觀看一個好的演講者;它是打開心靈來領受上帝把自己啟示給我們。獨自觀看講道應該只是一個暫時的解決辦法。我們需要直接鼓勵教會成員不要忽視了集體環境,神的話語在其中方能興旺發展。作為神的子民,我們是群體中的門徒,一起聆聽並享受神的話語。
彼此交接
分析家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創造了一句格言:“媒介即信息”。互聯網重新定義了人際關係;我們已經習慣於把完全陌生的人稱為“朋友”,而忽視了近距離社群的獨特價值。對早期教會來說,團契的含義很清楚:在一個彼此鼓勵的社群中聚會,人們在其中可以真正被了解(《希伯來書》10:25)。每周在教會裡,我都會一一歡迎會友。我們彼此交談,我看到他們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這些非語言信息在網絡媒體中幾乎是看不到的。但是,當基督徒聚集在一起時,我們看到了那些沒有說出口的內容。我們很難隱藏心痛或壓抑喜樂。面對面的接觸能使其他信徒看到你,並參與到你的哀傷或喜悅中(《羅馬書》12:15)。這種需要在近距離的團契中得到了最好的滿足。
擘餅
時間的流逝對“擘餅”並不仁慈。高效的聖餐儀式已經將薄餅乾和盛着葡萄汁的塑料杯正常化。但在一世紀,聖餐是吃飯的一部分。一起用餐很珍貴,也很親密。我們的教會當然很重視基督破碎的身體和流出寶血的象徵,但我們參與這種紀念活動的重要性往往不被注意。當教會成員把主的餐桌簡化為形式主義時,親身參與的聚會輸給線上的同步直播,這就不奇怪了。但若認識到聖餐是一種恩典的行為,它反覆體現了基督為我們忍受苦難,這有助於我們的信徒理解聚集在一起領受聖餐的意義。我們聚集在一起不是為了遵守律法上的形式;我們聚集在一起是為了彰顯耶穌的犧牲。
祈禱
在我信主的那天,有人問我:“你願意接受耶穌作為你個人的主和救主嗎?”我很欣賞這種觀點,但這種方式會將救贖個人化,並會削弱我們的群體認同感。聖經反覆強調群體中的祈禱,例如集體懇求和悔改(《歷代志代下》7:14)。早期教會認識到一起參與這一神聖行為的必要性。當信徒們聚集在一起時,祈禱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賦予我們力量。藉着共同的禱告,地方教會可以尋求神的指引,降服於神的主權,並共同倚靠聖靈的大能。誠然,禱告中有重要的個人成分,但這絕不應以犧牲把祈禱的信徒凝聚在一起的主日聚會為代價。
錯過
我並不是說教會需要完全放棄線上敬拜,但牧師們必須從策略上考慮如何提供這項事工,而不是將其作為線下聚會的替代品來宣傳。我們採用的一個策略是在周間發布禮拜視頻,而不是在線直播。另一種方法是在周日禮拜的時間段內播送前一周的敬拜視頻;觀眾在周日上午仍然有一個選項,但也意識到他們錯過了參加聚會的機會。感覺自己錯過了什麼可以培養出良性嫉妒。
儘管在疫情早期,直播是天賜之物,但這種權宜之計不能完全取代地方教會的聚會。作為牧師,我們知道這一點——但許多人需要聽到我們說出來。如果我們能敦促線上觀眾去參加實體聚會,就是服事到了他們。
我們是為使徒的教導、擘餅、交接和祈禱而聚集;這些都是聖經中集體敬拜的特徵。與其透過屏幕鼓勵信徒“去教會”,不如直接地、反覆地邀請他們來參加那將教會活生生體現出來的聚會。
Brandon Washington是丹佛使者教會(The Embassy Church)的傳道和異象牧師。他是《燃燒的殿》(A Burning House)(Zondervan,2023)的作者。
這篇文章是秋季CT牧師專題的一部分,你可以在這裡找到專題全文。
翻譯:裴占從

Annual & Monthly subscriptions available.
- Print & Digital Issues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every article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Unlimited access to 65+ years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Member-only special issu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Honor Thy Church Mothers—with WagesDespite their crucial role in congregational life, 83 percent of women’s ministry leaders remain unpaid. - From the Magazine
My High Priest Understands My PainJesus’ mercy is in his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our hurt, not only in his ability to solve it. - Related
Died: ‘Jesus Calling’ Devotional Author Sarah YoungThe missionary wife’s “listening prayers” comforted and inspired millions.españolPortuguêsFrançais日本語 - Editor's Pick
Rosaria Butterfield Issues Five Battle Cries for the Church MilitantThere is much to admire in her views on church and community, but also much to find troubling in her new pole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