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的教育正處於困境中。隨著國家的分化,學校也在分化中。公立學校(再次的)面臨關於禁書令和在學校教導與性取向相關的課程的衝突,而基督教創立的學校則在生命起源論和批判性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上開戰。

雖然有關公校教育及私校教育的辯論在後疫情時代重新燃起,但在光譜上任何一端的教育工作者(包括支持在家教育者)仍面臨著相同的老挑戰:如何定義成功?

內特·希爾格在《大西洋雜誌》寫道:「數據證實,父母尋求更好的社區、更好的幼兒早期照護環境,以及就讀於系統性的K-12學校是正確的… 父母在這些選擇上的變化和不同的選擇後果『可能意味著(孩子)未來的收入變可能相差幾十萬美元』,而收入與孩子的健康和幸福緊緊相關。」(編按:K-12教育是美國基礎教育的統稱,從幼稚園到高中畢業的教育階段)

對基督徒而言,這類的分析提供了一個有用但非常有限的成功藍圖。當然,來自不同社會經濟階層的敬虔基督徒父母有義務盡可能地關注社會和學術因素所扮演的角色。只是,我們往往很容易在這條路上走得太遠,高估了精英學校、特殊教學計畫和大學錄取比賽的價值。

基督教機構也可能反映出一些膚淺層次的承諾。私立基督教K-12學校的管理層

喜歡談論「培育性格」,但有時候會被發現其真實內容只是薄弱的中產階級禮儀培訓。這些學校的老師往往會更多讚揚孩子們的考試成績和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而不是讚揚他們在當地賑濟所的志工服務時間。

福音聯盟(The Gospel Coalition)的切爾西·埃里克森(Chelsea Erickson)寫道:「學術成就身為一種偶像,以其能為人們贏得成功的承諾誘惑著我們。」賈斯汀·吉博尼(Justin Giboney)在《今日基督教》一篇關於福音派和教育的文章中提出,有社會意識的基督徒往往會受到「並非只有一點點的精英主義」的影響。

無論我們的孩子在哪上學——公立、私立或在家教育——聖經真理都呼召我們去改變這種以成就為導向的行為模式,採取特別屬於基督徒的思維模式:根據末世論的教導來看待孩子的教育。

身為父母和孩子的監護人,孩子的生命能「繁榮昌盛」的願景從他們在地球上的生活就開始了,一直延伸至永恆裡。我們不只要教導他們如何好好的治理身處的世界(創世紀1:28),更要培養他們能在未來與上帝共同管理「新天地」。所以,當我們塑造孩子的生命時,我們應該重視以末世論為根基出發的教育原則。

首先,我們需要從「好管家」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成功與否的角度來看待我們孩子未來的影響力、賺錢能力和社會階級流動性。我們希望他們是個好管家嗎?當然希望。社會成就和管家的職責並不相互排斥。但我們極其容易假借好管家之名來追求成就。我們對孩子設立的世俗目標必須低於他們是否能「成為好管家」這個目標。我們的孩子是否在他們內心「存記(上帝)的命令」?(箴言2:1)這是基督徒衡量成功最重要的標準。

第二,我們追求知識,但不能以犧牲智慧為代價。我們的社區需要年輕、聰明的基督徒,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聰明為教會和世界帶來好處。但我們的社區也需要有洞察力的先知,能了解所處的時代的屬靈狀態。我們需要教導孩子不僅僅要有收集信息和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更要「嫉惡如仇,一心向善」(羅馬書12:9)。

第三,我們重視上帝透過科學、自然、藝術和文學對我們孩子呈現的普遍啟示(general revelation),但我們也透過聖經和聖靈來尋求和接受祂的特殊啟示(special revelation)。在為我們的孩子作門徒訓練的背景下,我們可以透過聆聽式的禱告和其他屬靈操練,教導孩子們探索可見的和不可見的領域(弗6:12)。

第四,我們會關注我們身處的社區的靈命狀態。在基督教圈子裡,每當談及學校教育的內容時,我們的討論往往集中在課程設計、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和學校必修的項目(例如關於性傾向的課程教導)。但在教育場上,無形的學習型態與有形的學習型態同樣重要。來自孩子同儕的影響尤其關鍵。在午餐教室裡、在飲水機旁、在足球場上,是誰在塑造我的孩子?這些孩子生命裡的關係影響著我們孩子在世上及在永恆裡的生命(林前15:33)。

第五,我們要培養孩子的敬畏之心。聖經指示我們在我們的造物主面前保持敬畏和恐懼——丹尼爾·布洛克(Daniel Block)稱之為「在父神和聖子耶穌面前順服和敬畏」的態度。身為監護人,我們要為我們的孩子樹立這種態度的榜樣,我們要預備他們的心,讓他們有朝一日願意跪在「那坐在寶座上的」(啟示錄4:10)面前。沒有什麼比這更能體現以永恆為教育思維的核心了。

最後,我們要將孩子養育成為「朝聖者」。雖然父母有責任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但我們最終的目標不是盼望他們過著舒適無苦楚的生活。相反,聖經呼籲我們自身、以及我們兒女都要成為「身處異國的外國人」,因為我們的心有如「朝聖者的心」(詩篇84:5)。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基督在末世新造的世界,而不是現今所處的世界——而這意味著孩子們需要有受苦的勇氣。

這個世界上的成就本質上並不一定是壞的——但這取決於我們的孩子如何使用它。身為監護人,我們衡量成就的標準起始於一個完全不同的、更苛刻的問題:我們是否為我們的孩子預備好與上帝共同治理新世界的能力?在人生所有的考試裡,這是最值得我們通過的考試。

安德里亞·帕爾潘特·迪爾利(Andrea Palpant Dilley)是CT的線上刊物管理編輯。

翻譯:Yiting Tsai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and 简体中文. See all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繁體中文) coverage. ]

免費時事通訊

更多時事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