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個「禱告勇士」。

當我單身沒有孩子時,我喜歡長時間的禱告。每天早上,我會打開敬拜音樂,唱著詩歌,默想神的話。然後我會花時間為我的朋友、家人、鄰居以及這個失喪的世界禱告。有一次,我甚至獨自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靜修禱告。

這些屬靈操練習慣是我在紐約和馬里蘭州加入的韓國教會教導我的。教會每天清晨5:30或6:00開始禱告會,讓基督徒們在上班前來教會參加簡短的敬拜,然後進行長時間的禱告。這種清晨禱告會可以追溯至1907年,並自那時迅速傳遍整個韓國。它點燃了韓國的復興之火,成為韓國基督徒最重要的屬靈操練之一。

今天,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當我聽到孩子哭喊著媽媽、幼嬰發著脾氣時,我知道短時間內我都不會再有靜修禱告的機會。當我連能好好洗個不被打斷的澡都是件奢侈的事時,要找到一段長時間的禱告時段就更不可能了。當我終於在孩子們上床睡覺後有些時間與神獨處時,我卻已累得無法再進行長時間的禱告。

我開始感到愧疚,因為我無法再像以前那樣長時間與神獨處,我感覺我與神的同行變得枯燥乏味。與此同時,我意識到,當我的孩子在吃飯時又一次弄得一團糟,或是孩子們吵架和大聲尖叫時,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神。我渴望來到上帝面前,卻苦於找不到大塊的時間片段。

這時,我的靈修導師Ellen提醒我,我正處在一個與單身時不同的人生季節。她鼓勵我放下因為沒有達到我對靈修的自我期望而產生的虛假的罪惡感。她建議我給自己更多恩典,並操練「呼吸式禱告」。

呼吸式禱告

呼吸式禱告(Breath prayer)是配合著吸氣和呼氣進行的簡短禱告。它們起源於東正教的「耶穌禱文」,早在第三和第四世紀就由埃及沙漠僧侶開始練習。最著名的耶穌禱文源自馬可福音第10章第47節:「主耶穌基督,上帝之子,憐憫我。」

到了13世紀,尼基弗魯斯(Nicephorus the Hesychast)將這種禱告形式與呼吸連結起來。希臘基督教修道士文集《慕善集》(Philokalia,1782年)和《朝聖者之路》(The Way of a Pilgrim,1884年)——一個朝聖者實踐耶穌禱文的故事——的出版,有助於這種靈修操練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在呼吸式禱告中,基督徒首先將自己的心思意念集中在上帝身上。然後將禱告分為吸氣時的幾個詞和呼氣時的幾個詞。例如,吸氣時禱告「主耶穌基督,神的兒子」,呼氣時禱告「憐憫我。」

無論是一句經文還是神學對聯,呼吸式禱告都應是簡短的形式。這讓禱告具有多功能性,讓基督徒可以在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時禱告。Ellen告訴我,呼吸式禱告可以幫助我在忙於日常事務時將注意力轉移到上帝身上。

視耶穌為朋友

儘管呼吸式禱告很實用,但我並沒有立即接受它們。

這些我在煮飯或走路時做的簡短禱告對上帝來說足夠嗎?身為在美國長大的韓裔美國人,我默默的內化了韓國教會的價值觀。

韓國人有著很高的權力距離文化。會友們順服及委身於教會權柄。我不會視我的牧師或教會領袖為我的朋友。我不能直呼他們的名字;我需要正式地稱呼他們,表現出極大的尊重。

在接近上帝的時候,這種高度的權力距離會更大。我參加過的韓國教會強調在上帝面前要有敬畏之心,我覺得上帝又高又強大。

我曾聽說過這樣的故事:教會領袖們即使在家裡也會穿著最好的衣服,跪在上帝面前向祂禱告。我父母在自己的房間裡也是跪著禱告。因著這些畫面,我理解到向上帝禱告時必須很嚴謹。

這種對禱告的理解在我唸研究所時開始崩解。當我去白人基督徒朋友家做客時,我震驚地看著她一邊化妝一邊大聲禱告。我簡直不敢相信有人敢以這種方式和上帝說話!在西方世界,低權力距離的文化似乎塑造了他們很是親近耶穌的觀點。他們更多的視耶穌為朋友,而不是全能的、令人恭敬的上帝。這兩種文化關注了耶穌的不同層面。

身為一個韓國人,我實在很難視上帝為朋友。但當我對於讀經和敬拜的知識增加,我就越意識到上帝是平易近人的神。我的敬拜學教授安德魯·希爾(Andrew Hill)說,希伯來文裡的「nāgash」或「qārab」(在英文聖經裡被翻譯為「敬拜(worship)」)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親近(draw near)」。靠近上帝是我們基督徒敬拜的一部分。

這與我的韓國文化以及我目前居住的馬來西亞文化背道而馳。但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希望我們來到祂身邊,成為祂的朋友。

而這位至高神希望我們多久來到祂面前一次呢?經常。

帖撒羅尼迦前書5:17敦勸我們要「不住地禱告」。然而,根據吉恩·格林(Gene Green)在《給帖撒羅尼迦人的信》註釋書裡所說,「不住地」是一種誇張的說法,類似耶穌在路加福音18:1裡對祂的門徒所說的話(「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我們不應該按照字面意思理解這個命令為「除了禱告以外你什麼都不能做」。而應理解這句話在鼓勵我們「在一整天裡經常接近上帝,和祂說話」。禱告不應該是一次性的活動,而是我們一天之中常常出現的、持續性的組成部分。當禱告成為你生活裡一個規律的節奏時,你會感覺自己一直在禱告。

每天不住地禱告

呼吸式禱告是一種極好的屬靈操練,它讓我們能從早到晚不住地禱告。如果我在煮飯時想禱告,我不需要走到臥室跪下來向上帝禱告。我在廚房也可以吸氣時說:「主耶穌基督」,然後呼氣時說:「賜給我今天的力量。」

當我的孩子躺在地上發脾氣,而我正用盡全力不讓自己發脾氣時,我可以在那一刻向耶穌求救。吸氣,「主耶穌!」呼氣,「求祢賜給我耐心和理解力」。即使在做諸如買菜之類的瑣事時,我也可以吸氣,「耶穌」,呼氣,「求祢讓我知道祢與我同在。」

這些簡短的呼吸式禱告會在一天之中不斷累積,成為我們的屬靈操練,幫助我們建立健康的靈命生活,就像建立健康的身體那樣。研究表明,如果我們將30分鐘的運動時間分解成一天中更短的好幾個迷你時段,對健康的益處是相同的。

同樣的,無論是一次30分鐘的禱告,還是每天180次10秒鐘的呼吸禱告(這感覺就像「不住地」,不是嗎?),無論是清晨的禱告時段,還是貫穿整天的呼吸式禱告,都是來到上帝面前的方式。

在我人生目前所處的季節裡,呼吸式禱告是我獻給主的祭。也許我仍然可以像過去一樣成為「禱告勇士」,只是我的禱告時間完全不一樣了。現在,每當我聽到別人的代禱請求或聽到世上有什麼毀滅性的新聞,我會為馬上為他們做幾個簡短的呼吸式禱告。

呼吸式禱告讓我意識到,我可以隨時隨地來到神的面前。我能在一天中隨時呼求上帝的力量和智慧,也能整天讚美和敬拜上帝。我越常做呼吸式禱告,就越能意識到上帝的無所不在。我如今明白,在這趟充滿挑戰又美好的育兒旅程中,上帝一直與我同行。

因此,我吸氣時說:「耶穌,我的上帝」,呼氣時說:「謝謝祢是永遠與我同在的好朋友。」

Esther Shin Chuang擁有敬拜學博士學位,是一位屢獲殊榮的表演鋼琴家、敬拜領袖和國際敬拜教育家。她目前是檳城馬來西亞浸信會神學院的講師。

翻譯:Yiting Tsai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and 简体中文. See all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繁體中文) coverage. ]

免費時事通訊

更多時事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