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徒是亞裔美國人口裡最大的信仰群體(34%)。

但自2012年以來,基督教信仰的比例卻下降了8個百分點。同時,「無宗教信仰者(nones)」的比例從26%上升到32%。

這是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對自我認同為亞裔(雙親皆為亞裔或混血)的亞裔美國成年人進行的最新宗教調查結果。

皮尤在2022年7月5日至今年1月27日期間進行此份調查,也與100多名亞裔美國人進行焦點小組討論和一對一訪談,以探究宗教對他們的意義。除了對信奉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亞裔美國人進行調查外,研究中心還探討了人們對儒教和道教的喜好程度。

皮尤在2012年發布上一份關於亞裔美國人宗教狀況的報告。當時,研究人員發現,美國亞裔福音派新教基督徒每週參與教會活動的比例超過了白人福音派基督徒(76%對64%),是美國宗教信仰程度最深厚的群體之一。

皮尤的最新數據代表了華裔、菲律賓裔、印度裔、日裔、韓裔和越南裔對宗教的看法。雙親皆來自中東(如黎巴嫩或沙烏地阿拉伯)或中亞(如阿富汗或烏茲別克)血統的人不包括在內。

在這些後裔群體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認同基督教是他們的宗教。

富勒神學院菲律賓裔美國人事工主任加布里埃爾·卡塔努斯(Gabriel J. Catanus)說:「在教牧層面,這些統計數字與我們這些移民教會努力保持健康或活力的無數個故事相吻合。雖然我們不知道10年後的數據會如何,但這些數據應該讓牧師、家長和領袖們停下來,並為之禱告。」

人口概況

新教基督徒目前占美國亞裔人口的16%,低於2012年的22%。福音派基督徒的比例也從13%降至10%。天主教徒的比例則相對穩定,目前為17%,2012年為 19%。

在皮尤調查的六個族裔群體中,菲律賓裔美國人和韓裔美國人有最高比例自我認同為基督徒(分別為74%和59%)。多數的菲律賓裔美國人信奉天主教(57%),而韓裔美國人主要信奉福音派(34%)。

印度裔美國人自認為是基督徒的比例最低。根據皮尤的報告,15%的印度裔美國人認為自己是基督徒,48%的人認為自己是印度教徒。(在印度,基督徒佔13.8億人口的2.4%)。

與其他信仰人口相比,美國亞裔福音派基督徒的年齡往往較大,年齡中位數為51 歲。皮尤說,這是調查中所有亞裔宗教群體裡年齡最高的。

接受《今日基督教》採訪的多數宗教學者和領袖都表示,基督教在亞裔美國人中的衰落並不令人驚訝,這歸因於第二代和第三代亞裔美國人離開信仰或西方基督教與美國政治的兩極化因素有關。

舊金山州立大學亞裔美國人研究教授羅素·鄭(Russell M. Jeung)說,基督教的衰落也可能是「人口棕色化」的結果。

羅素·鄭表示,「根據皮尤的數據,印度裔和『其他亞洲人』在2012年約佔亞裔群體的31%,但在2023年上升到39%,由於這些族裔不太可能會是基督徒,因此亞裔美國人中基督徒的總比例也應該會下降。」

福音派神學的未來:亞裔美國人散居地的聲音》一書的作者阿莫斯·楊(Amos Yong)對基督教的不景氣現象並不擔憂。他說:「也許亞裔美國人的人口增長速度使得今日10%的總人數仍然大於十年前的13%;因此,如果這一點能夠得到證實,至少可以消除我們一些擔憂。」

然而,如果皮尤的最新數據能準確反映亞裔美國人基督信仰的現狀,那麼,「人數的減少可能確實與整體人數的減少是一致的,這進一步對福音派傳福音的果效提出嚴重的質疑,」阿莫斯補充道。

信仰生活

整體上而言,亞裔美國基督徒比一般的亞裔美國人更有可能說宗教在他們的生活裡非常重要(54%對31%)。皮尤將這一差距歸因於福音派基督徒中有很大比例(73%)這樣認為。

超過一半的亞裔美國基督徒每個月至少會去一次教會(55%),而四分之三的福音派基督徒(74%)回報的出席率則高於這一比例。

在拓展社區關係方面,亞裔美國基督徒可能是較為孤僻的群體。皮尤表示:「與一般亞裔美國人相比,亞裔基督徒更有可能說他們『所有的』或『多數的』朋友的宗教信仰與自己相同(38%對比30%)。」

「福音派基督徒(45%)是所有被分析的宗教群體中最有可能這樣說的群體之一。」

印度教信徒則緊隨其後,有40%的人表示他們的朋友中絕大多數都有相同的宗教信仰。相較之下,亞裔美國佛教徒是最不可能這麼說的(21%)。

貝勒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傑瑞·帕克(Jerry Park)表示,福音派的調查結果可以用宗教信仰程度來解釋。「福音派基督徒,不分種族,往往在教會社區中更為活躍。白人福音派基督徒就是這種情況,我認為亞裔福音派基督徒也是如此,他們的做法和模式往往仿效白人基督徒。」

普林斯頓神學院海外事工研究中心主任鍾秀珍(Soojin Chung)說,對這類福音派基督徒的年齡進行細分會很有幫助,因為許多接受此次調查的人可能是年輕人。

鍾秀珍說,根據社會學家麗貝卡·金(Rebecca Kim)的研究,傳統上以白人為主的校園事工已成為以亞裔美國人為主的事工。2006年(金的書出版時期),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福音派團體中有80%是亞裔美國人,而耶魯大學的學園傳道會團契裡則有90%是亞裔美國人。

日益增加的「無宗教信仰者」

約有三分之一的亞裔美國人(32%)表示自己是不可知論者、無神論者或「沒有特定宗教信仰的人」。2012年,這一數字為26%。

皮尤調查顯示,「無宗教信仰的亞裔美國人」的年紀比其他亞裔美國人更有可能低於50歲(73%對比62%),更有可能出生於美國(38%對比32%),更有可能是民主黨支持者或民主黨傾向者(71%對62%)。

美國亞裔基督徒協作組織(Asian American Christian Collaborative)主席雷蒙德·張(Raymond Chang)表示,「無宗教信仰者」數量的攀升令人擔憂,因為「我們社區裡的許多文化習俗都是透過各種信仰傳統傳承下來——其中有許多都在基督裡被贖回(想想保羅在亞略巴古關於未識之神的講道)。」

Article continues below

免費時事通訊

更多時事通訊

在所有族裔群體中,華裔(56%)和日裔美國人(47%)最有可能表示他們沒有宗教信仰。然而,他們也最有可能出於宗教以外的原因接觸某一信仰(分別為47%和58%)。

信仰親近程度

整體而言,每5名亞裔美國人中就有2人因非宗教因素而接觸某一宗教信仰。例如,雖然有34%的亞裔美國人認為自己是基督徒,但有18%的亞裔美國人因家庭背景或成長文化而對基督信仰感到親近。

皮尤表示,與美國人相比,亞裔美國人對宗教一詞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皮尤指出,「在美國,『身為基督徒』往往被視為一種排他性的宗教身份,有一套明確的信仰內容(如教義)和宗教實踐(如參與宗教儀式)。」

與此相反,許多沒有信仰特定宗教的亞裔美國人可能仍然認為自己與「其祖籍國常見的宗教或哲學傳統有所連結」,或同時對多種宗教感到親近,皮尤說。

這些發現與皮尤關於中國宗教信仰狀況的報告有些相似之處,在中國,許多中國成年人對多種神靈持有多重信仰,儘管這些信仰體系相互矛盾,他們仍參與在不同種的宗教活動裡。

一些受訪者表示,接觸到基督教是「在美國生活不可避免的結果」。 例如,在聖誕節送禮物「一直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儘管我們並不信仰基督教,」一位不是基督徒但認為自己與基督教關係密切的美國印度裔受訪者說。

在「無宗教信仰者」之中,有四分之一的華裔美國人表示他們沒有感覺與任何宗教或哲學傳統更親近。皮尤指出,這是「拒絕與宗教有任何關聯的整體亞裔群體中比例最高的」。

但也有一定比例的亞裔無宗教信仰者對佛教(35%)和基督教(34%)感到親近。

「許多無宗教信仰的亞裔美國人可能比我們之前想像的更容易接受佛教和基督教,」傑瑞·帕克(Jerry Park)表示。「與其認為那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對宗教完全漠不關心,也許宗教領袖們比他們自己意識到的更有機會接觸到這些人。」

坎德勒神學院(Candler School of Theology)的美國宗教史副教授海倫·金(Helen Jin Kim)指出,雖然有81%的韓裔美國人士表示他們與基督教有所聯繫,但無特定宗教信仰的韓裔美國人卻從23%增加到34%,韓裔福音派基督徒佔比則從40%減少到34%。

「我們需要更深入地研究這些數字,但我相信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關於美國基督教在政治上更廣泛的敘事。」

文化影響力

與其他此次調查內涵括的宗教信仰相比,只有不到1%的亞裔美國人說他們現在的宗教是道教或儒教。一些受訪者質疑是否應將這些信仰視為一種宗教形式,並傾向視它們為哲學流派。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儒教和道教皆「強調孝道,即尊敬長輩和尊崇祖先,」但只有道教「包含萬種神明、神仙,以及專職侍奉的神職人員」。

有24%的華裔美國人、22%的韓裔美國人和13%的越南裔美國人表示與儒教有聯繫。

皮尤發現,在自認更親近道教的人之中,有一半的人也認同基督教或佛教。

全球參與中心(Institute for Global Engagement)的越南專案經理海恩·武(Hien Vu)對此份新調查沒有反映出儒教和道教所佔的比例的下降程度(相較於2012年的調查)感到驚訝。

海恩注意到她所在社區的越南裔和華裔美國人中出現了「巨大的世代轉變」,第一代人主要持有其祖國文化的宗教信仰,而年輕一代「對亞洲傳統哲學和宗教信仰的依戀程度不如他們的父母或祖父母,」她說。

文化同化可能是導致信仰減少的另一個因素,因為亞裔美國人採用了更符合美國主流文化的不同世界觀。

重新想像未來

儘管皮尤評價基督教為衰落中的宗教,但接受《今日基督教》採訪的亞裔美國基督教領袖和學者對亞裔美國人教會在未來幾年的發展表示充滿希望。

「壞消息是什麼?人們正在成群結隊地離開基督教信仰——包括亞裔美國人,」雷蒙德說。「好消息呢?我們並不孤單,教會應該徹底改革,讓我們回到耶穌的道路上。」雷蒙德也擔任TENx10的執行董事,該組織正與100多個機構合作,包括各個教派、類教會事工和《今日基督教》,以幫助讓下一代更加重視信仰。

卡塔努斯「仍不相信會出現對耶穌或基督教傳統的全盤否定」,因為90%的菲律賓裔美國人仍然感覺與基督教親近,儘管認同自己為基督徒的人數減少了(74%)。他補充道,在過去的四、五年裡,菲律賓裔美國人的人數增加了近10%。

卡塔努斯說:「正如我在貝勒大學的朋友傑裡·帕克博士(Dr. Jerry Park)所觀察到的,菲律賓裔美國人社區的規模實際上是韓裔美國人社區的兩倍多,而且更有可能自我認同為基督徒。」

「因此,皮尤報告講述了一個重要的故事,但不是故事的全貌。」

出於ㄧ些因素,如印度基督徒遭受的迫害日益嚴重和香港的政治情勢,人們大規模地遷出亞洲,移居到北美等異國他鄉,這將「持續重塑美國基督教亞洲化的情況,」惠頓學院葛理翰中心全球移民社群研究所所長山姆·喬治(Sam George)表示。

「移民式的流離失所經歷是一種神學化和宣教化的經歷,因為移民將他們繼承的宗教信仰和習俗帶到新的土地上......並與其他人比較和對比自己的信仰。」

翻譯:Yiting Tsai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and 简体中文. See all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繁體中文) cover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