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我很喜歡翻閱家人每年收到的聖誕賀卡。在社交媒體還不發達的年代,信箱裡來自親朋好友們的照片讓我感覺自己與遠方的他們連結在一起。

然而,在我父親去世後,聖誕賀卡變成提醒著我的缺失的存在。那些幸福的笑容、完美的家庭合照和他們愉快的問候,就像撒在傷口上的鹽。對於失去親人的人來說,節日總是令人煎熬。但對我來說,節日為我常年背負的悲痛又增添一層的羞愧。身為一個心靈受傷的孩子,我有種直覺──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再也不適合在聖誕賀卡中出現。因為我們的家庭已不再完整。因此,自從父親去世後,我們再也沒有寄過節日賀卡。

我們很習慣地認為「在世上的和平」降臨的唯一形式,就是一個在聖誕樹前完整而健康的家庭。

我們所處的這個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由父、母跟孩子組成的家庭)價值的文化,在聖誕節前後又增加宗教的色彩。我們把馬利亞、約瑟和安詳躺在搖籃裡的耶稣,與我們對家庭團聚的感性想像混合在一起。我們邀請各個家庭一起來教會點燃降臨節的蠟燭,我們圍著全家聚集的大餐桌歡慶節日。在所有這些到處充斥的氣氛中,我們很習慣地認為在世上的和平」降臨的唯一形式,就是一個在聖誕樹前完整而健康的家庭。

讓我解釋一下,家庭是上帝賜予我們的禮物,值得我們的慶祝與支持。上帝創造血緣家庭的目的之一是教導我們如何去愛和被愛。這個世界需要看到家庭一同努力「合一」這個既困難又神聖的工作。但是,正如新約學者以索·麥考利(Esau McCaulley)所寫的那樣,「我們對聖誕節裡『家庭』的印象──精心的裝飾、富裕、幸福且完整──實際上與第一個聖誕節所傳遞的福音內容相去甚遠。」

耶稣的原生家庭也並不適合出現在聖誕賀卡裡。祂的第一個「聖誕節」(祂的誕生)並非在一個傳統的核心家庭裡度過,而是在一個供動物居住的庫房與未婚的母親和養父一起度過。祂的童年經歷了因母親懷孕的羞愧感(馬太福音1:18-19),家人遷居埃及的恐懼(馬太福音2:13-15),以及貧窮的現實(路加福音2:24)。

除此之外,耶稣成年後也沒有建立一個傳統的家庭。祂維持單身守貞,直到離世。

身為一個幼年喪父的人,看見耶稣的家庭故事如此之複雜,讓我深深感到安慰。以馬內利的耶穌從祂受孕的那一刻起,就表明祂是與我們所有人同在的上帝──包括被剝奪權利的人、窮人、未婚者和失去親人的人。聖誕節以及耶穌與我們同在的魅力之處,恰恰在於這個節日是屬於那些似乎被排斥在主流/傳統外的人。耶稣自己的家庭就是這一真理的明證。

但是,耶稣和祂在世上的父母──在教會傳統歷史上尊稱為神聖家庭──同時為我們建立一個新的、更寬廣的家庭框架,耶穌親自使用它為一種榜樣。當被問及與家人的關係時,耶稣教導說:「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馬太福音12:50)。耶稣在世上的父母正是福音書裡首位順服天父旨意的人物。

馬利亞回應加百列時說的「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使她有資格成為耶稣的母親。她接受上帝的旨意,並以最個人、最付上代價、最具體的方式歡迎祂。這使馬利亞成為救贖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人物,也是所有基督徒的榜樣。

同樣地,約瑟順服天使的命令,迎娶馬利亞為妻,並接納她的兒子為他的繼承人(馬太福音1:18-25)。約瑟深刻的謙卑及僕人精神詮釋了上帝國度與世上文化截然不同的特質,直到今日仍是先知性見證。

馬利亞和約瑟共同順服上帝,以亞當和夏娃原本應活出的方式生活在一起。他們之間的伴侶關係代表著被救贖的人類──上帝的家庭──的開端。換句話說,聖誕故事裡的主角不僅為我們提供核心家庭的榜樣,也為我們提供教會的榜樣。

在我童年時期,在父親掙扎於癌症期間及他過世後,教會對我來說就是神聖的家庭──是個順服上帝,親自成為我父母的社區。當我的母親努力學習以寡婦的身份撫養六個孩子時,教會陪伴並支持著她。會友們為我和我的兄弟姐妹提供食物、衣服,甚至在ㄧ段時期為我們提供住所。特別是,有幾位男性成為了我的屬靈父親,信實地門徒訓練我們。他們持續性的陪伴改變了我的一生。

這些年後,這些人對我的影響讓我想起了約瑟。約瑟的父愛沒有受到生理關係的限制。教皇方濟各在談到約瑟的故事時寫道:「父親的身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造就的。……每當一個人接受對他人生命的責任時,在某種程度上,他就成為了那個人的父親。」

耶稣來到世上不是來廢除家庭制度的,但祂確實擴大了我們對家庭的定義。祂來到世上,讓我們能因此分享祂兒子的身份,坐在祂的家庭餐桌上。祂的到來把陌生人變成兄弟姐妹,使沒有孩子的男性和女性變成屬靈上的父親和母親。這並不能完全抹去家庭疏離、喪親之痛或(非自願)的單身生活的痛苦,但它確實改寫了痛苦的框架,並且應該改寫所有基督徒家庭對共同生活的事工框架的理解。

賈斯汀·懷特梅爾·厄利(Justin Whitmel Earley)在他的著作《家庭的習慣》(Habits of the Household)中挑戰核心家庭們擁抱「好客」為一種事工型態。

寫道:「我們關心我們的家人,並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對有血緣關係的人有責任,且對他人漠不關心──那種行為是部落主義(tribalism)。相反的,我們關心家人是因為上帝透過家人的關係將祝福傳遞給他人(我們的家人)。」

隨著聖誕節的到來,我們可以反思耶穌所屬的非傳統意義的小家庭如何將祝福拓展至全世界。並且我們能因此讚嘆,這個家庭如何從僅僅三個人擴展至包含著我們每一個人。

每當我看著我桌上的神聖家庭的塑像時,我都在心裡讚嘆這一真理。這組聖像是我懷孕時一位朋友送給我的,它通常會促使我為自己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的事工禱告。但是偶爾,我也會視它為一幅全家福,而我自己也奧秘地屬於其中。

更明確一點地說,耶稣在世上的家庭在過去和現在都是獨特的。但祂的屬靈家庭還包括那些「非從血氣所生,也非從肉體和人意所生,乃是從神而生」的人(約翰福音 1:12-13)。這個家庭由各族、各語言、各國的人所組成,他們最終的結局是永遠與天父相交(啓示錄 7:9-10)。

在幾年前一個特別艱難的聖誕節時期,當我正在為突然失去弟弟而悲傷時,我發現一幅以神聖家庭為主題的圖畫。在這幅名為「瑪利亞和夏娃」的圖畫裡,夏娃赤身裸體,滿面愁容,被腳下的蛇纏繞著。而馬利亞則懷著身孕,身著白衣,踩在同一條蛇的頭上。

那幅畫成為了我的聖誕賀卡。它提醒我不要在任何形式的核心家庭中尋求最終的滿足,而要把自己和所愛的人托付給使我們成為神兒女的耶穌。

面對刻骨銘心的失親和持續性的孤單時,是耶穌牢不可破的家庭支撐著我們。它教導我們如何像兄弟姐妹一樣共同生活,直到主再次降臨。它將我們的痛苦包裹在更大的重聚盼望裡——那等待著我們的復活及團圓。

漢娜·Hannah King是北美聖公會的牧師和作家。她是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市鄉村教會Village Church in Greenville的副牧師。

翻譯:Harry Chou / 校編:Yiting Tsai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简体中文, and 日本語. See all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繁體中文) coverage. ]

免費時事通訊

更多時事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