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第在中國做傳教士時,身高僅四英尺多一點。死後,她的體重瘦到只有50磅左右。然而,她對教會宣教歷史的影響卻是極大的。

1840年,慕拉第出生在維吉尼亞州一個農莊,家境優渥,地位卓越,她是美國南部最早獲得碩士學位的幾位女性之一。有一位浸信會的教育家稱她是他所認識的 "最有文化修養的女人"。她進入大學時還是一位懷疑論者,但在1858年12月成為基督徒。她在肯塔基州和喬治亞州興學有成。然後,“如鐘聲般地清晰”,她聽見了神的呼召,要她去中國宣教。

婦女的事工

慕拉第于1873年開始了她在中國的傳教士生涯。她是美南浸信會海外差會任命的許多單身姐妹中的第一位。她定居在山東省的沿海地區,當時被稱為登州(Tengchow)(今稱蓬萊, Penglai)的一個城市,人口約有8萬人。

她是發展和擴大“婦女事工”相關概念的先鋒。她是第一批有系統地向婦女和女孩子傳福音和進行教育的傳道人,而當時的中國人和美國人都傾向認為這是不明智的。從她蒙召到去世,她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訪問和教導婦女,將耶稣基督紮根于中國的家庭中。1878年,她創辦了一所女子寄宿學校,這是她為中國女孩和男孩建立的許多學校中的第一所。儘管中國人往往稱西方傳教士為“洋鬼子”,但她愛中國人,把他們當作朋友來對待。

慕拉第定期給美國的期刊和宣教領袖寫信,敦促基督徒一生為宣教而服事,並呼籲教會通過祈禱和奉獻來支持宣教。她還敦促浸信會信徒擴大女性宣教士的角色。她解釋說,“來到中國的姐妹們所希望的是有自由的機會,讓她們去做最多的工作”。

19世紀80年代初,她離開了在學校的工作,開始致力於她所謂的“鄉村工作”。她無畏地走過一萬多平方英里的地區,拜訪婦女,在她們的家裏和街上分享福音。她在給海外差會執行幹事的信中解釋了她從事這項艱難工作時的力量來源。“當我從一個村子走到另一個村子時,我感到主就在我的身旁,我聽到祂輕聲對我說‘拉第!我會一直與妳同在,直到終了’。”

她後來成為中國語言和民俗文化的專家。她不僅換上中國式的服裝,而且開始對中國人及中國文化有出於心坎的愛。1885年,有一群人走了300英里,求她來向他們“講授真理”。慕拉第接受了他們的邀請,騎騾子走了四天的路程,來到了平度市(Pingdu)。她是當時在中國所有的外國宣教團體中第一位獨自生活在中國百姓中間的女傳教士,因此她是在美國政府的保護範圍之外。她也是第一批在中國建立教會的婦女之一。在平度市外的沙嶺村(Saling),除了給新信徒施洗外,她什麽事都做。她通常在室內或是曬谷場邊教導婦女。然而,當男人在紙窗外聆聽,或在曬谷場邊工作邊聽時,她就很高興。著名的李壽亭(Li Shou-ting)牧師就是她帶領信主的男性之一。後來他成為備受矚目的傳道人,並為累計共有1萬多的人施洗。

竭力奔標竿

在近40年的服事中,她迎接了首位美南浸信會的醫生傳教士、護士、第一間醫院、女子學院、社會工作機構和高水平的神學院。有很多傳教士受到憂鬱症、精神錯亂或糾紛的困擾。許多人死于當時社會常見的疾病或動亂危險中。但憑著她的魅力、機智和智慧,她成為穩定新任傳教士的支柱和幫助。

1912年,政治上的不安定以及饑荒威脅到平度會眾的性命。她開始把繼承的錢財捐給饑荒救濟上。她還試圖用其他的錢來償還差會所負的債務,以致她自己挨餓,而且病入膏肓。年輕的宣教士們最後決定把她送回美國去接受治療。當她搭乘的輪船在日本神戶港停靠時,她不幸于1912年聖誕節前夕去世。不過,她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遺愛給世人

在她的一生中,慕拉第寫了數百封的信致浸信會的期刊、教會和姊妹。由於她的信件,她激勵了許多支持宣教的婦女團體在喬治亞州和維吉尼亞州成立,。她的信件是美南浸信會婦女宣教聯會(Woman’s Missionary Union, WMU)在1888年5月成立時的主要推動力量。WMU並採納了慕拉第的理念,決定在每年的聖誕節期間進行宣教奉獻,作為他們的第一個項目。這項奉獻使得更多的女傳教士能夠去平度協助她。1888年,婦女們舉行了 “平度聖誕獻金”。結果,三名新的宣教士得到資助去了中國,讓慕拉第在服事了14年後首次得以休假。

她為宣教犧牲過世的消息傳到美國,給WMU的年度聖誕奉獻帶來了新的急迫性。1918年,WMU將海外宣教奉獻重新命名,以紀念首次提出這一建議的人。這個募捐被稱為“慕拉第國際傳教士聖誕奉獻”,直到目前為止(譯者註:2009年),這一奉獻已資助超過5500名美南浸信會宣教士50%的資金。2007年,浸信會各教會向慕拉第年度募款奉獻了1.504億美元。沒有任何其他的年度奉獻在時間和金額上能與這一記錄相提並論。除了以她的名義募款外,慕拉第的故事也繼續激勵著信徒們奉獻自己的生命到中國和世界其他各地作宣教士。

迴響在中國

今日的中國教會遵循慕拉第生前的生活和奮鬥的原則繼續工作:自養、自傳、自理。至少有兩個當時她幫助建立的中國教會還持續存在著。

登州的教友們在1950年代後持續數十年的迫害中,一直不敢公開聚會。直到1987年後,老教堂的建築和土地才被歸還,並在美國捐助者的協助下新建了一個敬拜中心。在修復的過程中,當地政府從一堆亂石中還挖出了一個精美方尖型的紀念碑,那是中國基督徒在1915年為紀念慕拉第而樹立的。精心設計的碑文上只有兩個字被抹去了,就是“美國”的漢字。

在平度地區,來自周圍約30個村莊的基督徒聯合組成了一個城市地方教會,該教會聲稱有超過4000名會衆。2006年5月,一座可容納1,500人的新教堂正式落成啟用。

婦女在這些教會和其他基督教會的領導團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平度教會的牧師是王霞(Wang Xia),她的高祖輩還是慕拉第當時的教友。另兩位助理牧師也是女性。對于一個由女性所發起的植堂運動來說,這是多麽合適啊!

慕拉第曾經說過,“直到我的工作完成之前,我是不朽的”。在太平洋的兩岸,她似乎仍在作工。

凱瑟琳-艾倫 (Catherine Allen)是《新説慕拉第的故事》(The New Lottie Moon Story) 的作者。

翻譯:江山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and 简体中文. See all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繁體中文) coverage. ]

免費時事通訊

更多時事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