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件事都做對了。身為基督徒父母,我們逐一審視「在主裡養育孩子」清單上的每個事項。我們教導他們分辨是非。我們向他們講述耶穌。我們帶他們去兒童主日學。我們每週都去教會。

當然,沒有人是完美的父母。但是,儘管我們竭盡全力預防孩子在信仰裡掙扎(往往因著自己曾經慚愧的屬靈過往而驅動的迫切感)時,看著他們經歷這種掙扎及質疑,往往會讓我們慌亂、不知所措。我們曾在上帝的陪伴下經歷痛苦的人生課程,我們不希望孩子們也經歷這些教訓。

但事實往往並非如此。我們無法讓孩子不經歷屬靈掙扎,如果我們試圖這樣做,反而可能使他們離全備的真理及福音的美麗更遠。

我在一個常被人稱為「破碎家庭」的環境中長大——即使我覺得那是個快樂的家。我母親很辛苦的工作,祖父母和我們一起生活了幾年。儘管如此,因著這樣的背景,當我和先生開始養育孩子時,我們和許多新手父母一樣,立志要做到完美。

帶著神學院一年級學生的自信,我們校對了聖經中所有關於養育、秩序和紀律的經文,將其視為完美的育兒公式。我們將會養育出很棒的孩子,因為我們會成為很棒的父母。我們可是照著聖經教養孩子!

沒有什麼比年輕又缺乏經驗的人更傲慢的了——不過,事後看來,我們的問題不僅僅是年輕和傲慢。我們從成功神學(或稱興盛福音)的角度看待家庭生活,將其中「健康及財富」的原則融入養育子女的過程。但比起金錢或身體健康,家庭才是我們最渴望成功的地方,錯誤的「成功福音」自此在我們的生活裡紮根。

但在當時,我們不會稱這為律法主義或成功神學式的教導。我們稱之為「合乎聖經」的養育方式。我們以為,如果我們能過好基督徒的生活,我們就不必那麼依賴上帝的恩典。恩典只是我們在不正常的日子裡的後補力量,用以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我們當時沒有意識到,當我們從聖經中萃取原則,並將其與基督和祂的救贖、饒恕分離時,這些原則完全變成了另一種東西。我們採取亞當和夏娃拿著分別善惡樹上果子的姿態,認為只要我們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就不用那麼依賴上帝的恩典了。

這一點在我們學習《箴言》這卷書的「方式」上尤為明顯。「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我們視這樣的經文為幸運餅乾或平安符之類的保證,而不是上帝希望我們得到益處的描述。我們靠著自己的雙手尋找救贖——就像所有人類傾向做的那樣。

這在那時看來是合理的,因為箴言是好的。但是,我們太容易以某件事是否能在我們希望的時間範圍內取得我們想要的結果來評判它的好壞了。

而上帝判斷善惡的方式不ㄧ樣。舊約學者查德·伯德(Chad Bird)說,把箴言當作自己行為的保證,就好像約伯的朋友們,審視一個正在承受苦難的人,試圖找出他沒有正確地遵循哪一條箴言:「如果我們做的事都是對的,我們就不會有問題!我們一起想辦法來解決你的失敗。也許這裡找到的某條至理名言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約伯是個義人,但箴言對他卻不起「作用」。他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上帝仍允許他受苦,似乎對此沒有任何解釋,並在約伯記最後幾章才現身,告訴約伯和他的朋友們,他們對事情的判斷有多麼錯誤。

我們常常不願意承認,耶穌不只說苦難可能會發生在我們身上,更是保證它會發生(約翰福音16:33)。這正是成功神學忽略的部份,但這也很好理解:畢竟,專注在聖經裡讓我們感到有「控制權」的部分,能讓我們感覺更積極、更有成就感。

我們不想僅僅安心於「基督戰勝了世界」這個事實。讓我們感覺良好的是:看吧,至少我們做了所有我們能做的事。我們其實沒有這麼想要救贖,我們更渴望的是根據我們的方式、透過我們的雙手獲得的救贖。

隨著我們的文化從「直升機式父母」轉向「割草機式父母」(父母不僅盤旋在空中關照,還會隨時來到地表為孩子掃除一切障礙),成功神學式的育兒誘惑只會越來越大。

這幾乎像是,只要孩子遇到困難,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失敗了。如果他們在信仰中掙扎或與上帝摔跤,我們也會覺得自己失敗了。我們開始認為我們的工作就是要除掉孩子所有的掙扎,卻忘了我們的任務其實是在孩子的掙扎及喜樂中與他們同在、為他們禱告。

有這種失敗感的不僅是父母。不久前,我和一位年輕人聊天,她說,因為感覺自己必須時時保持快樂而有很大的壓力。她的父母總是說,他們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所以當她不快樂時,她覺得自己辜負了他們。

「我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度過難過的一天,而不要覺得這是不對的事,」她說。她希望能自由地感受人類各式各樣的情緒,而不會讓父母失望——不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

當然,福音的一個核心原則是我們無法做對所有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如此需要上 帝的救贖。我記得有一次,當我的一個孩子糾結於人生難題時,我在上帝面前傾倒我的心。我大聲痛哭,因為我無法解決孩子的痛苦。但上帝當時讓我看到,如果我有能力消除我孩子所有的掙扎,他們永遠都不會需要祂。他們永遠沒有理由為自己向上帝呼求。

我的有限性讓我的孩子能尋求並認識上帝。祂的大能在我的軟弱中彰顯(林後12:9),而不是在機械式的承諾及我昌盛的家庭中彰顯。這是我的孩子必須親自認識的大能。學習單單倚靠基督的救贖往往是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的戰場。我們的孩子必須在其中與神摔跤,直到他們放下各種自我救贖的嘗試——就像我們曾走過的那樣。

為人父母的時間越久,我就越意識到,上帝比我更願意讓我的孩子經歷難事。我總是想跳過難事,忽視難處,快馬加鞭地戰勝各種掙扎。我常常沒有耐心,不願經歷痛苦。

然而,如果我們能放下成功神學式的育兒方式,我們就能擁抱真正的福音,這福音關乎一位與我們同在、幫助我們的上帝。

我們可以把這樣的上帝介紹給我們的孩子:不是一個數算我們育兒時犯下的錯誤,或要求我們時刻保持快樂的上帝,而是一個在我們掙扎時與我們相遇、滿有憐憫的上帝。祂允許我們與祂摔跤。祂不要求我們遇到問題時假裝一切都很好。祂允許我們——就像馬丁路德所,「指出事物的真實樣貌」,即使這樣做會令我們不舒服或難過。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會有許多掙扎,我們的孩子也會有所掙扎──無論我們多討厭這個事實,我們仍可以從上帝的正直、耐心和慈愛中得到安慰。我們可以向孩子們展示,上帝就是這樣一位上帝,遠比成功神學裡狹隘且常常失職的偶像好得多。

如果讓孩子走在他們應走的路上,不僅僅在於教導他們分辨是非、確保他們去主日學呢?如果,正確的道路包括「教導他們如何跌倒——每一天,倒在上帝恩典的懷裡」呢?

羅內維克(Gretchen Ronnevik)是《不堪重負:靈性疲憊者的屬靈操練》(Ragged: Spiritual Disciplines for the Spiritually Exhausted)一書的作者,也是《白白給予》(Freely Given)播客的聯合主持人。

翻譯:Jane Hao / 校編:Yiting Tsai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español, and 简体中文. See all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繁體中文) coverage. ]

免費時事通訊

更多時事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