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偶尔会在网路新闻看到某国“右派政党于此次国会大选中受挫”或者“左派分子不满G7领袖高峰会的决议”等类似的消息。究竟什么是“左派”和“右派”?这些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术语跟基督徒有什么关系?从渐进启示的圣经神学的角度,基督徒应当这样对左右派思维慎思明辨?

左右派分类的历史

在电视新闻或社群评论文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左派”或“右派”这样的用语,指某政治人物立场偏左或偏右,或是称某政党为左派政党、右派政党等。

以左或右来分辨政治立场的方法,大约从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开始,那时法国国民议会中支持传统君主制的议员,通常坐在主席的右边;主张激进改革的议员则通常都坐在主席的左边。于是,长时间下来大家就习惯以“左”和“右”来指称这两派不同的政治主张。

十八世纪的欧洲正处于近代民主自由思想的萌发期,加上工业革命促成了生产及经济运作模式的改变。于是,经济上新兴的资本家和政治上的旧有贵族联合在一起,与之相对的就是工业社会中新兴的劳工和普通老百姓。资本家需要传统政治势力保护其财产,甚至有些资本家本来就是传统封建贵族,他们需要国家武力协助拓展海外巿场,于是就较为支持原有君主封建制度。新兴的劳工及普通老百姓则希望社会阶级流动,资源能重新分配,于是就倾向改革现状。这就形成一般认为右派属于传统保守,左派则支持改革,甚至有些激进的印象。

同一派的矛盾主张

然而,政治学中对于左右派的定义和内容随历史发展变得不易界定。甚至当代政治学在定义左右派的主张时就发现,这两派各自在不同领域中有不同的主张,但同一派、在不同领域中的主张中却又可能彼此矛盾。比如说,右派在经济上希望国家不要太干预巿场的运作,让个人可以自由发挥;政治上却支持国家,甚至赞同以国家之力拓展国际巿场或保护本国巿场。左派在政治上主张不应有国家民族的界线,经济上却要求国家以公权力重新分配资源,以平衡巿场因任由个体过度自由发展而产生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结果。

这些属于同一派、在不同领域中的不同主张彼此矛盾,且不易厘清的原因,在于左右派分类的历史发展中政治和经济的交织影响。不过,以世界观来区分左右派人士,或许会更容易:右派认为人与人、国与国原本就有差别,应致力维护这样的状况;而左派则认为人与人、国与国原本应没有差别,故要致力达到这样的状况。只是这两种相异的世界观有一个共同的前设:人类现状是有差别的。

左右派:同一个前设,不同的世界观

在共同前设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的世界观,使左右派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导致在不同领域中有不同的主张和政策。一般来说,可以分成政治和经济社会两方面分别讨论:

一、政治上,国家主义(右)相对于世界主义(左):右派认为国家种族的光荣和强势是重要的,须致力争取;左派则认为国家种族的界线应该淡化,接纳多元族群。

二、经济社会上,巿场经济(右)相对于社会主义(左):右派强调应该让巿场自由运作,政府不应该过度干预,让个体在其中自由地发挥能力和才干。左派则认为,若让巿场自由运作,将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因此公权力应该介入,以社会福利或计画经济方式重新分配资源,以顾及弱势者。

因此,在实践上,如果以“游戏”作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比喻,右派会认为游戏开始前设定公平的规则就可以了;左派则认为在设定游戏规则时,须达成最后的结果:人人都平等,才算公平。这两种实践方法各有优缺点,右派的起跑点平等,可促使个人的能力和才华在游戏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发挥创造力,却可能使弱势者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左派虽然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平等、互相尊重,但是齐头式的平等可能缺乏诱因,无法激发个人潜能。

事实上,在当代政治学的分类中,左和右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连续性的光谱,是相互比较出来的。左右的分类只是帮助我们思考政治及政策的工具,许多政策和后续影响都同时包括上述左派或右派的成分,只是比例和侧重的程度不同。

旧约世界观:经济左、政治右

作为基督徒,我们可以试着以左右派的思维来看圣经中的世界观。

在旧约,无论是摩西的律法或先知的呼吁都可见,上帝总是提醒要留意社会的扶弱功能,强调有能力者要照顾弱势者。因此,律法一方面禁止强者欺压弱者,另一方面鼓励有能力的人主动施予给有需要的人。不管是孤儿寡妇、寄居受雇的,乃至贫病困苦的,都要尽可能帮助、收留;收庄稼时不要收尽,留一些给穷人拾取;借钱不收利息,借粮不要求多还(申二十四19~21;利十九9~10,二十五35~37);甚至每逢第五十年都定为圣年,那一年所有人都被宣告为自由,各归本家本业,所积欠的债务都一笔勾消(利二十五10)。这些规定和劝勉似乎都显示,旧约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倾向以左派的立场要求人们行动。

可是在政治上,旧约的史观几乎以以色列人为中心,无疑又很有右派的色彩。例如申命记二十章16~17节的经文无视其他民族的生存权,显示旧约高举以色列国的国族意识。历史书和先知书更从上帝选民——以色列民族的视角,记录和呈现以色列的兴衰史及期盼以色列国族可以再次强盛的信息。以政治学的左右派来区分,旧约至少在政治上倾向右派。

新约经济观

新约福音书记载,耶稣在世上的传道岁月中最常帮助和医治的人,都是当时社会下层阶级无助的老百姓。使徒也如此切切地交代各教会和信徒,要照顾弱势者,这样的经节在新约不可胜数。最有意思的可能是使徒行传二章44~45节所提到的:“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要的分给各人。”这段经文或许是圣经有关经济制度立场最左的记录了。这样,在经济和社会方面,新约似乎承继了旧约的左派精神。

新约政治观

论述完新约的经济立场后,接下来就尝试判断新约的政治立场是左抑或是右。

耶稣基督所带来的福音的确源于以色列的信仰传统。因此,旧约的政治右派思想,就成为耶稣被迫害的原因,因为耶稣的福音不单是为以色列人,也是要传给万民,向不同族类开放和接纳多元文化。从这角度来看,耶稣不可能是右派。事实上,耶稣身上也有某种左派的气质,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祂对当时社会犹太教权和罗马政权极具颠覆性的影响:祂传道时展现神迹能力、不同于传统犹太律法的教导,向不同族群传递福音信息,以及所引起足以撼动罗马政权的社会运动。耶稣仿佛是一名革命分子,祂带来改变!

免费时事通讯

更多时事通讯

但耶稣真的是左派吗?不!福音虽然按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的顺序传播(徒一8),透过福音的传播,新的成员进入上帝国子民的群体之中,也成为上帝的子民。这种上帝国群体性的认同,高举上帝国的地位,从政治学的分类来看,却是右派思维。只是新约之后的右不只局限在以色列人的右,而是经过左的颠覆、改变和开放之后,形成新的群体认同,形成新的上帝国的国族意识。这是上帝启示祂救赎计画的步骤:大破之后的大立。

在耶稣的事工中我们看到被压抑的个人得自由和释放,也看到新的上帝国群体的认同在成形。我们看到耶稣以左派的方法向沉痾已久的犹太信仰发动革命,挑战罗马固有的政治制度;但又看到祂来成全犹太传统信仰中的盼望和律法,没有用武力推翻罗马帝国,却在其中建立了新的上帝国,一如右派的主张和向往。

在耶稣的事工中,可以看到祂以左的方式破除旧的右,而形成新的上帝国——有左的内在,却是右的外表!

左派世界观

右派世界观

世界主义

国家主义

社会主义

巿场经济

结果人人公平

起步点人人平等

减低个人努力诱因

激发个人潜能

使强弱者平等

弱者难以翻身

左右交错的世界历史

二次大战后,因极右派纳粹德国的历史教训,世界主流政治价值观偏好左派的思想,甚至当代宣教学也不乏以左派立场,检讨十九世纪西方的宣教运动中所隐藏的右派元素,更不用说1970年代兴起的解放神学和妇女神学等。经过了半世纪左派思想的主流浸润,大部分国家的国家意识渐渐模糊,以致全球化兴起,各种产业全球分工,资讯、服务及资金无国界地流动,意外地提供了右派重商主义者发展的空间。半世纪的全球化潮流,国际间资本和资源越发往少数企业和个人集中,形成另一种强弱不等、甚至强者剥削弱者的情形,于是反全球化的新左派又兴起。

同时,政治上的右派思维在那些因参与全球化而开放国界的国家中悄悄复燃。他们发现全球化后,自己国内的巿场及资源被那些未完全尊重自由市场机制的国家侵蚀和吸收;于是几年前开始,国际政治出现以右派思维重新塑造格局的情势,这是六年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很明显的路线转移。

聚焦于天国降临

无论在圣经中或现实国际政治中,我们看到左和右的路线不断交错发展,甚至互为表里。以圣经的渐进启示来看,右派不尽然都是不好,左派也不一定令人心慌,这正是以赛亚书三十章21节说的:“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或向左、或向右,其中不变的是对公义的坚持,圣经中的“义”不单只是标准而已,更是合宜的意思。我们看到圣经中上帝的作为有时以右为手段、左为目标,有时以左为方法、右为目的;因时因地而应用,但求合宜,终极定焦于上帝国的来临。

基督徒的投票智慧

因此,当今日基督徒在思考政治发展时,必须有智慧,先判断现状为何,接着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政策来调整或发展才是适合,上帝国的价值才得以在现世彰显。这才是现代民主社会中,基督徒作为社会公民应有的伦理责任。

台湾明年即将进行总统及立委选举,负责任的基督徒公民理当慎思明辨台湾当前所处的形势,或许也可以用本文介绍的左右派思维来分析各候选人提出的政策,试着跳脱口水政治及八卦流言,理性选择适合台湾当前所需的领袖和代议士。

黄惠铃,德国科隆大学社会经济学博士,台湾神学研究学院道学硕士。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繁體中文. See all of our Chinese (Simplified) (简体中文) cover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