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福音比其他任何福音书都更全面地展示耶稣关于伦理的教导。耶稣说的比喻有一半以上只出现在路加福音,它们涵盖了“如何做金钱的好管家”以及耶稣是如何看待穷人、残疾人和女性等被世人忽略的人⋯⋯等主题。

这一切的基础是耶稣和祂所传讲的神的国的样貌。

在我事奉于学术领域的40多年中,我从事关于路加福音的研究。路加福音里的关键经文让我以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使我了解耶稣的使命范围之广,是我年少时期显少被教导的。

第一段关键经文在路加福音第一章。加百列向施洗约翰的父亲撒迦利亚预言他的诞生和呼召,说约翰将为弥赛亚预备道路。

我学到的关于读经的方法之一是透过提问来理解经文的意义。在这一段,我的问题是:“为主预备合用的百姓是什么意思?”而这段经文给了我们两种答案。

首先是关于预备:约翰将使人们回到上帝身边。这正反映了先知该做的事。

再来是——同时既是约翰呼召的一部分,也是上帝想在那些“预备好被拯救”的人身上想看到的(更是我过去一直不明白的)——加百列宣布,约翰将在两个关键领域使人们回到彼此身边:家庭关系(“为父的心转向儿女”)和公共生活的伦理智慧(“悖逆的人转从义人的智慧”)。

这意味着悔改同时也是横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纵向的(人与神)。悔改并非单一向度,而是多面向的。

当约翰接受呼召,为拯救的到来预备百姓的心时,我与神的关系以及我与他人的关系都在神的意念之中。 “和解”和“关系”是上帝准备透过耶稣做的事的核心。

圣经中用于表达悔改的词汇直译为“转向”——在这里的转向有个统一的目标:将人带回上帝身边,同时也将他们带回彼此身边。

这段经文阐述的是人们应以“连结心灵、追求爱和寻求他人的益处”的方式来行事及生活。

Image: Illustration by John Hendrix

以,我们该怎么做到这一点,谁应该主动采取行动?施洗约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如果我们对这种全面的悔改方式还有任何疑问,那么下一段关于施洗约翰的教导和洗礼的经文则再次强调了这个目标。

人们透过参加约翰的洗礼来回应悔改的呼召,展示“我已预备好迎接主的到来”的心意。

请看路加福音3:8-14(我将某些术语译成希腊文,以显示语意的连结):

这段经文的主题正是施洗约翰布道的主题:悔改。路加福音3:10, 12和14里的不同群体都在回应约翰的呼召,活出他们的悔改(结出悔改的果实)。这是约翰回应预言,对他为弥赛亚预备道路这ㄧ天职的实践。

在路加福音1:16-17和3:10-14发生的事只有被路加福音所记载。这是唯一一部提及这件事并将其与弥赛亚信息联系起来的福音书。如果我们把四本福音书摊开来做对照,假设这四本书对于施洗约翰的描述都是一样的,我们就可能错过路加福音在这此强调的关键主题。

路加福音第3章这一节的英文翻译模糊了第8节新受洗者的问题和约翰的劝勉之间的相呼应。在这段经文里,受洗者和约翰皆用了希腊单字poieō的不同型态(意思是“产出”及“做”)。这些受洗者问约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活出约翰所呼召的悔改,约翰则用同样的词做出更精确的解释。请记住,约翰在这里做的事,正是在为耶稣的信息的基础铺平道路。

而约翰的回答出乎众人意料。在每个案例中,悔改的实践所涉及的并非“我如何回应上帝”,而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回应他人

悔改的信息是这样的:我应该慷慨地对待上帝给我的东西(对约翰的听众而言,这意味着衣服和食物)、以宽宏的态度扮演我的角色(就税吏而言,不在经济上占人便宜;就士兵而言,不滥用权力)。

让人们惊讶的是,约翰的回答都没有直接涉及上帝。约翰的重点在于,悔改不仅关乎我与上帝的关系,也关乎我与他人的互动。

在我们回转向上帝的同时,我们也在预备自己回转向它人,也就是,我们开始有一颗主动走向他人的心。这是在为耶稣即将带来的国度做属灵的准备。那些为耶稣王做好准备的人,会把悔改“做/产出”到极致。

这让我想到下一段经文:路加福音5:32。耶稣在这里说:“我来,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悔改。”

当我们读圣经时,同时阅读经文的上下文很重要(5:29-32)。就在前一个场景,耶稣才与税吏共进晚餐,而一些宗教领袖抱怨祂这样做。为什么要与被许多人拒绝的人共进晚餐呢?

耶稣的回答是,祂像医生一样,是来医治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其中隐含的思考是:这世上有谁不需要上帝呢?

耶稣对悔改的呼召出现在路加福音许多经文中(4:16-19;14:7-24)。耶稣以自己为榜样,教导祂的跟随者“他们应该首先关注哪些人”。耶稣透过服事和特别照顾那些经常被忽视的人来表明祂的优先顺序。

当我们关心着耶稣所关心的人时,我们向世界见证这位神不会忽略世上任何一个人。耶稣以约翰关于悔改应该结出果实的观点为基础,呼召我们主动修复与他人的关系。

那么,我们该如何实际做到呢?撒该的故事(路19:1-10)或许是悔改是什么样貌最清楚的例子之一。故事的开头是耶稣与这位令人憎恨的税吏的相遇。这段互动导致撒该内心的转变:撒该宣布他要改过自新并与他的群体和解。

Article continues below

免费时事通讯

更多时事通讯

这种全人全心悔改的核心是与耶稣的相遇。耶稣欢迎那些“需要上帝的人”的方式深深吸引了他们。然后,祂主动走向他们,表达上帝对他们的关注,同时也向他们提出挑战。耶稣邀请我们以祂为榜样,随时预备好伸出和解及关怀之手。这就是那即将到来的国度呼召背后的核心。

加福音里的这些故事渐渐的改变了我。它们并没有在一夜之间改变我的心,但渐渐地,往悔改的路上走去的一系列实践变得越来越清晰。

耶稣带来的这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慢慢消除了我对悔改的盲点,让我看到上帝的救恩和个人生命转变的计划有多么全面性。

路加福音揭示了“悔改”一词在关系上和伦理上的维度——我曾经视这个词为我跟上帝之间的私事,以为悔改只与我和上帝的关系有关。

认识到悔改与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有深刻的关联性,让我很震惊。

当我反思人们共处的社会及社交关系时,“悔改的视角”让我看见一系列我曾错失的实践。

这些经文让我更加深信,上帝想在我和所有追求祂国度的人身上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心。一个为弥赛亚的到来预备自己的人的心是向着其他人的——甚至是那些他们本性不会想要向着的人。

我的悔改是否让我的心准备好与上帝在所有方面要求的心意一致?我是否忽略了上帝指出的我应做出的某些回应?

我必须反思自己的回应有多么肤浅,以及“寻求上帝的宽恕”究竟意味着什么。祂的宽恕不仅是为了把我带到祂身边,也是为了使我见到祂对其他人的心。

在研读路加福音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另外两个紧密相关的主题:我们应如何像上帝饶恕我们那样去饶恕人,以及我们应如何理解基督最大的诫命(The Great Commandment)。

主祷文里面请求天父“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路11:4)。我要学习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一种能反映出上帝在我不配时为我所做的一切的处理方式。上帝总是准备好要饶恕我们。

在我们这个经常算计他人过错的世界里,这是个革命性的想法。当我们饶恕别人时,我们见证着上帝如何待我们的榜样。上帝的饶恕是完全的、多面向的,当我们真的了解这一点,我们会更加感激祂的饶恕,以至于改变了我们回应他人的方式。

基督最大的诫命是要我们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上帝,并爱邻舍如同自己(路 10:27)。路加福音1:16-17和3:8-14皆在在强调着这一点。

这不仅仅是新约圣经的观点,十诫也涵盖这样的内容。十诫里面第一组诫命是关于我如何与上帝相处,第二组诫命则是关于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

这些经文共同阐明了基督“关系性的伦理”的核心,即当我们跟随上帝并以祂为镜子时,祂希望我们的心是如何转向祂以及其他人。

耶稣所教导的“爱”明确地包含我们的敌人(路加福音6:27-36),祂认为这样的爱应能使基督徒与众不同。这样的爱反映着上帝的品格,也反映出我们是祂那已悔改的儿女。当我们反映着上帝的心意时,我们会发现自己需要悔改的范围如此之大。

我认为,这种真正悔改的想法是圣经里最全面、最具革命性的思想之一。这就是上帝想带领祂的门徒走上的路:当祂改变了我们的心,祂使我们转向祂、转向我们的家人和我们的邻舍。

一个为弥赛亚的降临做准备并参与在祂的国度的民族,应该随时准备好,满心愿意并且能走在这条路上。

如果教会始终如一地执行这个目标,我相信这样的心志能改变我们的世界,因为这样的生命能吸引他人归向上帝。当上帝呼召我们“做好准备”时,祂呼召我们主动做一个有智慧、宽容、对他人充满爱和关怀的人——即使是对一些我们原本不想如此对待的人。

在我们的心转向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转向了上帝,并且我们甚至可能正以这种方式邀请他们以自己未曾想像过的方式回到上帝和他人身边。

达雷尔·博克(Darrell L. Bock)是达拉斯神学院文化参与执行长兼新约研究资深研究教授。他著书无数,最近的作品是《文化智慧:在多元化的多元世界中为上帝而活》。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Français Indonesian 繁體中文, and 日本語. See all of our Chinese (Simplified) (简体中文) cover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