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经》中有很多经文谈到它的目的和权威。其中大家最熟悉的经文应该是《提摩太后书》第3章16、17节,保罗写道,“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 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对于担任东南浸信会神学院英语和思想史副教授的马修·穆林斯(Matthew Mullins)来说,这样的经文确实是信徒阅读神的话语时不可或缺的指南。但他认为,问题出在对于一些词汇的解释趋于狭隘,比如 教训、 督责、 纠正 和 教导 等,这会误导我们把《圣经》单纯当作一本要相信什么以及该做什么的使用手册。
在《享受圣经:从文学的思路来爱圣经》(Enjoying the Bible: Literary Approaches to Loving the Scriptures)一书中,穆林斯展示了《圣经》的指导方式是如何触及我们的理性和情感的。换句话说,这就像诗歌和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在对我们的理智说话,同时也在激发我们的情感。洁西嘉·胡滕·威尔逊(Jessica Hooten Wilson)是一位作家,也是达拉斯大学专门研究神学和文学的学者,她与穆林斯谈到诗歌是让我们能更能享受神和祂的话语的途迳。
你希望这本书会有什么样的读者?
我试图交流的对象,是任何可能会这样说的人,“我想拿起这本古老、多元、了不起的著作, 享受阅读它的乐趣。”我也是写给我那些福音派的学生和朋友,他们和我一样,倾向于以一种把资讯和教学置于享受之上的方式来思考《圣经》的目的。
老实说,这本书也是写给我自己,一个心里面喜欢在 Netflix 上追剧, 而不是深究《圣经》的人。我期待着喜欢的乐队所发行的新专辑,远过于期待阅读福音书。我知道本不应该是这样,但事实就是如此。所以我写这本书也是一种属灵的操练。
你在书名中用了 享受(enjoy) 这个词。“享受”《圣经》是什么意思?这与你喜爱 Netflix 一样吗?
最初书名的意思大概是,“如果你不喜欢诗歌,你就不能理解《圣经》”。这比我们最终选定的更具争议性。但基本上,我认为“享受”《圣经》,就是读的时候有喜乐。然而,我的信念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把享受《圣经》当作最后的目的。在理想的情况下,通过学习享受神的话语,我们培养的是更多地享受神祂自己。
你想为何许多信徒很难愉快地阅读《圣经》呢?
和我一样,我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教会里长大的,教会里对《圣经》非常尊敬。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很容易相信它就像是一本使用手册,会为生活中应该做的事情提供实际的指导:我应该上大学吗?我应该去这个教会,还是那个教会?我应该嫁给这个人,还是那个人?当你翻阅《圣经》时,如果只是寻找这类问题的答案,那将会剥夺你阅读的乐趣。因为你总是担心你会不会读错。
在本书的引言中,我也谈到我们倾向于把《圣经》的内容视为如此狭隘。事实上,它集合了各式各样类型的题材和文学形式。因此,是我们误解了应该如何去阅读它。我写这本书的一个目的,就是试图改变我们对《圣经》是本什么样的书的理解,以及了解这一理解上改变意味着什么。

如果《圣经》不是使用手册,那它是什么样的书呢?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阅读它呢?
我想说的是,《圣经》 不仅是 一本使用手册——即使我们在阅读智慧文学中一些最有诗意的章节时,我们仍然可以直接从其中得到教诲,或至少有时是这样。我的观点是,如果我们只是寻找实际的东西,那种“我应该如何过我的生活”的教导,那么我们将错失了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让这些章节 指导 我们,意味着什么。它们不只是试图训练我们的理性。它们还试图教导我们的欲望和情感。这就是文学成分的功用。
在我的引言中,我用《诗篇》119章105节作为例子:“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这里对我们的理性有一个明确的教导:你应该在不确定的时候咨询神的话。我的论点是,如果这就是这《诗篇》打算传达的全部信息,那么它就会用直截了当的训诫来表达。但是,它却用这种充满诗意、隐喻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传达这种渴望。
因此,这段经文不仅仅是教导我们要做什么。它也训练我们渴望《圣经》的文字,这是它给出的“指令”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想阐明的,要远远超过将《圣经》形容成是指示与渴望、欲望、喜悦等其他的组合。我要说,《圣经》的教导形式本身必然使其他这些成为 必要。
读诗歌怎么能训练我们以这种渴慕和喜乐来读《圣经》呢?
我们与诗歌的挣扎,不仅仅是一个征兆,表明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读《圣经》,也显示我们并不总是完全了解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生物。在重新训练我们的眼目和阅读习惯方面,诗歌之所以如此宝贵和有效,是因为在我们意图将经文简化成一条简单信息或一个明确指示时,它经常使得这一企图不能得逞。
当我第一次研究《圣经》中诗歌的成份时,我厌恶那让我困惑的部分。但我现在欣然接受它。我想,“或许我对有些事情看走了眼。也可能我的阅读和思考方式需要作些改变。”
读诗歌比普通散文更需要全神贯注。每当你重读一首诗时,总会发现新的东西,又多一些,再多一些。既然有限的凡人所写的诗尚且如此,那么《圣经》的文字更是这样,这些经文已经久经岁月,并将继续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生命。
你所讨论的实践法之一是沉思地阅读《圣经》。对一位可能不熟悉这种传统的新教基督徒,以这种方式阅读《圣经》,从中必须获得什么?
我从小就被教导要对《圣经》给予高度尊重。我父亲拥有神学学位,他牧养一间教会。在星期天早上,以及星期三、星期天晚上,我们都聆听对神话语的详尽阐述。我上过一所神学观念很保守的浸信会学院,它们把《圣经》当作权威。我非常珍惜这段成长的背景。
然而,身为一个来自相对保守的福音派传统的人,我希望提供一个途径或某些渐进步骤,使读者了解更反思和深思的方式,例如 圣言咏读法(lectio divina)。在如何看待《圣经》诠释方面,如果我们能有更多地的改变,能以读诗的方式阅读《圣经》,我们就越能思考它的优美,感受到它在牵动我们的情感,而不仅仅在于注意它的指令。
这还有一个额外的效果,就是让我们放松对确定性的把持,即便是稍微一点点,帮助我们成为一位更谦逊的读者——即使我们依然完全忠于《圣经》的权威。
如果当我们读《圣经》的时候,我们的情绪被触动,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情绪是否能信任呢?它们是不是也有可能扭曲而没有加深我们的理解吗?
我当然不想声称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理解的基础。我也不相信,所谓的真理的调配公式,能以某种形式,就是用这么多的情感,加上一些想像力,再加上这些许事实。
话说回来,我相信,当我们以具体和实际的方式阅读《圣经》时,美和情感的元素就会发挥作用。每当我们读一件文学作品时,甚至《圣经》本身,页面上的字句会吸引我们的想像力。这发生在无数不同背景和生活经历的读者身上。
对我来说,这就是真与美的结合。一旦我们的想像力被激发,我们就能与那文学作品产生连结或联系,正如将感觉和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样。这时就能产生真正的理解。
在现代基督教中,主要是由于启蒙运动,我们继承了一个过于理性的框架。我不赞成这样。我们不需要为了去理解事物而抛开我们的情感。事实上,把它们闲置在一旁反而会阻碍这个过程。
《圣经》叙述的背景是与我们现在不同的时空。诗歌和文学如何能帮助我们了解陌生的事物呢?
诗歌和文学的功能之一是帮助我们跨越不同的经历,这是借由邀请我们去认同我们还陌生的世界来达成。
在这本书中,我探索了早期清教徒诗人安妮·柏瑞丝翠 (Anne Bradstreet) 的创作。在柏瑞丝翠的诗《作者写给她的书》(The Author to Her Book)中,她把写作比作身为母亲的工作。尽管我从未当过母亲,但我偶尔也会经历柏瑞丝翠描述的脆弱性和自我怀疑,在她的创作过程中和作一位母亲时。因此,我觉得我可以认同她,尽管我们的经历可能会大相径庭。良好的文学作品就会营造这种氛围,促进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系。
特别要注意的是,完完全全地从别人的角度看这世界的那种完美的同理心是不可能的。试图认同不同经历的人有时会导致我们得出错误的替代物。但是文学仍然有很大的力量来告诉我们对陌生事物的想像。
如果你要给你的读者一个最主要的信息,那会是什么?
如果我能有一个期望的结果的话,那么读这本书的人会体验到另一种阅读《圣经》的方式。我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发现,诗歌和文学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圣经》读者。
但这不是终点。成为更好的《圣经》读者能使我们成为更爱神的人,另一方面,更爱我们的邻舍。
翻译:江山
责任编辑:吴京宁

Subscribe to Christianity Today and get access to this article plus 65+ years of archives.
- Home delivery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articles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Over 120 years of magazine archives plus full access to all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Russell Moore: I Already Miss Tim Keller’s Wise VoiceThe late pastor theologian gave strong counsel to me and so many others in ministry. - From the Magazine
Eve’s Legacy Is Both Sin and RedemptionThe first woman tried to get free of God. But when she aligned herself with God’s purposes, she became the ‘Mother of All the Living.’ - Related
The Holy Land Experience Never Made It to the Financial Promised LandAfter 20 years, the ambitious biblical theme park is closed for good. - Editor's Pick
How to Stay Hitched When Your Wife Ditches YouHarrison Scott Key’s latest book gives a tragi-comic take on the Christian humility required to stay marr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