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今日基督教》宿命論特別系列的香港篇

國文化因著受到道教和佛教的影響,宿命論的想法根深蒂固。中國人普遍相信人的一生從出生起就有上天決定的宿命。父母往往會在意嬰兒何時降生到這個世上,因為出生的日期和時間是嬰兒未來ㄧ生福祉的決定性因素。

他們也相信與宿命論有關的三個相互關聯的要素,從影響最大的到影響最小的依次是:命運、運氣和風水。「一命二運三風水」是一句流行的諺語。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認為,我們的命運有70%由運氣決定的,我們只能改變剩下的30%。如果一個人的運氣「不好」,據說風水可以改善他或她的處境。

2019年,香港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社會動盪,而COVID-19的大流行則進一步影響了香港。前者導致了國家安全法(NSL)的頒布,後者則因政府過於嚴厲的封鎖政策導致在港外籍人士的流失。許多迷信的商人認為,根據古代宿命論的經典著作之一,《紫微斗數》的預言,香港將面臨長期繁榮後的關鍵時刻。

基督徒對宿命論和過去四年發生的事件的解釋和反應則有些兩極化。保守派基督徒選擇接受這個被上帝預定的局面,他們的回應往往是基於《羅馬書》第13章。他們選擇調整自己以適應國家安全法下的新常態,因為政府的政權應是上帝所命定的。在另一端,更靠近進步主義的基督徒被「上帝要求憐憫和公義」這句話喚醒。他們同情社會運動,並根據《彌迦書》第6章為受壓迫的人們大聲疾呼。對他們而言,受難的基督在社會動盪中體現,並認為「公民不服從」是以基督之名所行的正義行為。

自那以後,教會變得高度分裂。某些大型教會的參與人數減少了30%-50%。許多人質疑神在香港的作為,他們選擇移民,不再去具有結構性的教會,或自行成立新的基督徒社群。

近期,教會領袖和神學院學者開始對過去幾年在香港發生的事情作出神學解釋,並在教會繼續前行的過程中提出新的教會學框架。其中一個引人注意的解釋是「受苦的基督」在香港的體現。和在中國的主內肢體ㄧ樣,上帝將原本滿足的基督徒群體帶進苦難裡,使我們不再將信心放在繁榮的經濟上,而是更貼近上帝。神正在管教教會,以使教會成聖,香港教會可能會經歷一段過去50年未曾經歷過的逼迫和苦難。

在不利於宗教信仰的大環境中,有越來越多的討論是關於我們有必要為在中國內陸的主內肢體樹立信實見證的榜樣。一些行動甚至逐漸成為一種趨勢。例如,某些主要宗派下的地方教會必須獨立組建,以便未來出現來自當局的挑戰時,減少對該宗派的影響。還有一些教會透過組織家庭教會式的主日敬拜,嘗試分散領導權和牧養權。還有一種「微型教會」的試驗,即教會授權年輕人在他們中間進行領導,甚至主持聖餐,但不主持洗禮。

雖然上帝對人類有個總體性的計劃,並確定萬物的預定時間,這是聖經真理,但我相信上帝也允許我們參與管理地球,並為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決定負責。我們應該均衡、全面地教導聖經真理。對內,我們必須根據神的話語來教導基督徒,讓他們了解預定論、自由意志及其後果,以及這兩種觀念如何互不排斥。從外部來說,我們應該裝備基督徒,使他們有能力回應各種思想流派中盛行的宿命論想法,並揭開其權威來源的神秘面紗。宿命論往往隱含著一種「因行為稱義」的救贖觀,但基督徒必須與非基督徒分享因信基督而稱義得救的道理。

KK Ip為灣仔EFCC國際教會主任牧師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简体中文, and 한국어. See all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繁體中文) coverage. ]

免費時事通訊

更多時事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