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開始在教會帶領查經班時,選擇《聖經》中的哪一卷書作為來學習的第一本書,曾經讓我很為難。我不記得我到底為什麼選擇《耶利米書》,但我清楚地記得,當我告訴一位神學院的學生這個決定時,她臉上的表情。 “你必須得先警告他們,”她說,“這是一本很難的書。”
因此,當我宣布我們將用接下來的六個月的時間學習《耶利米書》時(因為這是學習52個密集的章節所需的時間),我重複了一些《聖經》教師曾經對我說過的話:“我知道這本書很枯燥無味,但我們會學到一些東西。”我想我之所以這麼做,是想為他們或為我自己降低期待值。我把標准定得很低,這麼一來,如果《耶利米書》哪怕能引起他們的一點點興趣,那也是一種成功。
但回想起來,我很後悔自己曾說過這樣的話。這句話說的不是事實。 《耶利米書》並不枯燥無味。 《聖經》並不枯燥無味。即使是人們常被人們說為枯燥無味的部分,其實也是不尋常、扣人心弦和令人敬畏的。如若我們願意試試它們的話,這些章節絕對會抓住我們的注意力。
《聖經》中有些書因為冗長乏味而口碑不佳。我們知道,我們 應該 認為《利未記》很重要,或者先知書的內容今天仍然適用。但我們也知道,如果我們承認,我們認為它們“有點難懂”,大家都會點頭同意。
經過多年的主日學和青少年團契,令人吃驚的是,《聖經》中被我貼上“無聊”標籤的那些部分居然佔用了相當部分的時間。 《民數記》以人口普查開始;《歷代誌》似乎只是重複《列王紀》而已;一直到《啟示錄》,每個人都“知道”這本書是很奇怪的。在我的教會裡,每個人都同意整本《聖經》是上帝的啟示,但沒有人會責怪你只喜歡讀福音書、《詩篇》和使徒書信。
當我在高中時第一次從頭到尾讀完整本《聖經》時,我略感憤慨。為什麼沒有人告訴我,在這些所謂“無聊”的書卷中有如此引人入勝的陰謀、戲劇,還有美好和良善?
神學家卡爾·巴特(Karl Barth)在其1917年的著名演講《聖經中的陌生新世界》(The Strange New World within the Bible)的開頭問道:“《聖經》裡有什麼? 《聖經》這扇門引導進入的是怎樣的一座房子?當我們把《聖經》打開時,什麼樣的國度在我們眼前展開?”
這些問題對我所成長的青年團契來說是陌生的。我們提問過的問題包括,“《聖經》對我的生活意味著什麼?”,或者“這些規則中哪些是我必須遵守的?”。而這些問題正是《聖經》中大量“枯燥無味”的經文沒有做出太多嘗試來回答的。
它們所蘊含的真理和美感並不容易被譯為命題式聲明,它們影響信實的讀經者的方式也不總是能用“具體應用”來精確地描述。
我們許多福音派教徒務實到了極點,驕傲地把我們的“尊崇《聖經》”(high view of Scripture)像徽章一樣戴在身上。但是我們在應對那些怪異、困難或枯燥的經文段落時,就會否認這一現實。
當一切都必須歸結為可應用的道德原則,以直接的方式與替代性贖罪聯繫起來,或勾畫出“上天堂”的方法時,讓人覺得這樣的想法很有道理:《聖經》中的很大一部分內容似乎最終是沒有必要的。
接下來,巴特在他的演講中把讀經者描述為進入新世界的一位旅行者:與亞伯拉罕一起在哈蘭生活,聽到前往新地的呼召;與摩西一起在曠野中游盪,與以利亞一起傾聽那依然微弱的聲音,跟隨以“令人信服的力量”說話的耶穌,並在他那群笨拙的追隨者身上看到他生命的“迴聲”。
但是,除非你期望找到它,否則你無法進入這個新世界。如果你要尋找枯燥無味、無關緊要的故事,你找到的就會是這樣的故事。如果你要尋找上帝的陌生新世界,你就會找到這樣的世界,而不是枯燥無味的故事。正如巴特所寫的:“飢餓者因它得飽足,而對於飽足者來說,在他們打開它之前就已經飽足了”。
當我開始讀神學院時,我經常被警告說,我需要確保我的信仰不會變得“枯燥和學術化”。奇怪的是,實際發生的是,我對《聖經》中所謂“枯燥和學術化”的那些部分,愛得越來越深。我得到了無數的資源來提出探究性的問題,還有無數使我能夠深入了解最奇怪的故事細節的作業。我原以為索多瑪和蛾摩拉對我的中產階級郊區教會來講沒有什麼可說的;相反,它提醒我們記住:人們是根據我們如何對待外國人的態度和行為來評斷我們的社區的。我曾被《啟示錄》中的奇怪圖像所困擾;取而代之的是,我發現了一幅生動的畫面,描繪了神的國度與這世界的各帝國的對抗。我原以為《耶利米書》會讓我的《聖經》學習變得枯燥乏味;相反,我們發現自己認同耶利米對其人民的罪孽的心痛。在神學院,我了解到,每當我深入研究一段《聖經》經文時,我都會發現一些超乎我所思所想的更美麗、更具吸引力的東西。
但你甚至不需要一個完整的神學圖書館就能在“枯燥無味”的故事中找到興奮點。 《聖經》中對會幕的詳細描述讓藝術家為之著迷,《創世紀》中的家庭劇就像肥皂劇一樣的錯綜複雜,而《舊約》中的法律和節日規範就如描繪異國風俗的奇幻小說一樣的全面。
《聖經》是歷史,是戲劇,是藝術。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簡單故事,即上帝救贖祂的創造物。但是,如果我們在簡單化或系統化的過程中,最終將《聖經》的所有經文都歸於枯燥無味的無關緊要,那麼我們就錯過這條線索,即上帝選擇以令人驚嘆的故事形式向我們啟示祂自己的心意。
或許我們最好的《聖經》學習工具是正確地培養期望,這種期望由信心而生,靠實踐來維持,即使在“枯燥無味”的部分,也會有美好、真理和良善,因為上帝就是如此。
翻譯:Holly Chen
責任編輯:吳京寧

Annual & Monthly subscriptions available.
- Print & Digital Issues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every article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Unlimited access to 65+ years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Member-only special issu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Honor Thy Church Mothers—with WagesDespite their crucial role in congregational life, 83 percent of women’s ministry leaders remain unpaid. - From the Magazine
I Hadn’t Committed Suicide. But I Was Spiritually Dead.The prison had ID’ed the wrong man. But the mistake was powerfully revealing. - Related
New Atheism Is Dead. What’s the New New Atheism?Far fewer British people agree with vitriolic assertions about religion. Still, disbelief in God is on the rise in both the UK and the US. - Editor's Pick
Eating Bitterness: My Culture Helps Me Persevere. The Bible Helps Me Hope.Both talk about endurance in suffering, but only Scripture encourages me to boast in my weak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