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3 年秋天,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发表了两份具指标性意义的声明。您或许知道第一个声明,即著名的《盖提兹堡演说》。林肯在那次演讲中纪念了盖提兹堡的战事。在盖提兹堡这个地方,林肯呼吁全国人民都要牢记在战场上牺牲性命的人,同时勉励他们,为了自由的缘故加倍奉献自己。
另一个声明就在这次演讲几星期前发表,可能更令人感到惊讶。1863 年 10 月 3 日,林肯总统第一次确立了正式的感恩节假期。
林肯表示:“依我看来,全体美国人民应当异口同声地为至高神所赐的恩泽,致以庄严、崇敬及感激之意。”因此,林肯将十一月最后一个星期四分别出来,作为“向我们仁慈之父献上感恩及赞美的日子”。显然,就在我们国家正经历最艰难的战争中,林肯认为那正是表示感恩的时候了。
我们可能会以为林肯的感恩声明是不得体、天真,甚至冒犯人的。但是,阅读了林肯感恩节宣言全文后,当今的读者可以从宣言结论中发现,林肯(似乎)已经忘记有关内战的事情。林肯坦白承认内战的恐怖,这是一场“规模和严重性无可比拟”的战争,使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在“这场不幸内战下变成了寡妇、孤儿,哀悼者或受害者”。但是,他把这种艰难与盼望连结在一起,承认神的手引导他行过死荫的幽谷。
冲突和感激,艰难和盼望,林肯并没有感到困惑。他透过圣经的角度来看感恩节。
总要彼此包容…… 且要存感谢的心。
使徒保罗写信给歌罗西的信徒,他将冲突和感谢的观念结合在一个熟悉的经节里:
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在这一切之外,要存著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你们也为此蒙召,归为一体;且要存感谢的心。(歌罗西三 12–15)
每当保罗将这类简短命令句叠在一起时,我们就很容易错过每个命令背后隐含的意思。凡相当熟悉“教会对话”(Church Talk)的人都知道,我们会用以下方式快速略过所列出的命令:恩慈,这个我听过。谦虚,也听过。温柔,我做到了。忍耐的心,我也有了。当我们逐一确认时,我们无意识地点头表示赞同。我们在思想上,开始将保罗的命令缩减至“神要我们作一个好人”这个命令。
但我们却错过了一件事,保罗实际上是在暗示一种难以处理、反文化、践踏我们的挑战。
看看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每一项,若真正操练起来,没有一项会令人快乐的。若要生出耐心,我们就必须处于需要耐心的状况中。若要成为谦虚的人,我们就必须处于需要顺服的景况中,而且我们也必须选择顺服。若要饶恕,我们必须被人苦待,然后无论如何,我们总得决定以恩慈相待。如果“谦虚”对你来说像是“羞辱”,那你的看法与实际没有差得太远。
保罗在这里所称赞的不是一连串温暖的感觉;这不是一个教人“如何做好人”的指引,而是一份美德清单,当要实际活出来这些美德时,人根本不会觉得这是美好的经验。这是一本手册,教我们在生活中去爱最难相处的人。它邀请你去做那些我们每一条神经都告诉我们不要去做的事,也就是深入冲突状况中,并以软弱的姿态去面对。世界告诉我们,要坚强且相信自己。相反的,保罗告诉我们宁为弱小,而且忘掉自我。
但不要错过了保罗如何为这经节所作的结论。这些难行的命令,似乎是毫无理由地以“要存感谢的心”作结尾。林肯在冲突的景况中看到了感恩,保罗也同样看到了。保罗体认到,我们混乱的关系是我们成圣的机会,因此,这些都是上帝的礼物。我们对冲突的自然反应是质问上帝:“为什么?”或是将我们最喜爱的咒诅诗,同步应用在我们的处境中。但保罗告诉我们,我们的反应不应是“主啊,还要多久?”,反而更应该是“感谢您”。
我们的社会认为,这种观点是荒谬的。因此,我们倾向于接近像我们这样的人,并想避开那些困扰我们的人。我们赞扬那些 “不能容忍愚妄人”的人,用圣经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认为忍受他人是愚蠢的。当然,宽容和忍耐从来就不是生来就有的,但我们现今社会的压力,似乎不允许给我们操练这些美德最常见的机会。配偶因为“个性不合”而离异;比邻而居多年的邻居没有交往,更不用说认识 30 公尺以外的人,或甚至与他们争论了。友谊常常建立于兴趣与喜好以及亲属的关系上:共和党员没有民主党的朋友(反之亦然);那些肯定同性恋关系的人没有教会朋友(反之亦然)。而且即便我们确实有一种友谊,它往往是建立在共同感到舒适的基础上,只要一出现极少压力,这关系就会受到威胁,因此可能消失破坏。
社会学家对我们当前社会的友谊有一致的评估,全都令人感到悲观。他们经常在努力寻找解药。我们都知道,维系友谊相当困难。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知道如何找到追求友谊的动机。
保罗对歌罗西教会所说的话中有一条线索。他命令的对象不是所有人,而是被更新的神的子民。教会合一的基础不在于血亲关系,而在于耶稣的宝血。“在此并不分希利尼人、犹太人,受割礼的、未受割礼的,化外人,西古提人,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内”(歌罗西三 11)。只有当我们承认自己是神大家庭的成员时,我们才能在爱中,勇敢地彼此宽容。若要使我们谦卑、忍耐和温和,就需要神的灵和福音的大能。我们只能在人的软弱中接近其他人,因为神在基督里为我们成为软弱。
如此,我们就知道使我们忍耐长期冲突的动机和能力。但是问题依旧存在:我究竟应该如何为此而感谢呢?
麻烦制造者“X”
鲁益师(C.S. Lewis)在一篇短文〈麻烦制造者“X”〉中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此文最初出现在其著作《被告席上的上帝》(God in the Dock)。“X”代表你的同事、配偶、岳母或朋友。X 永远给我们找麻烦。更糟糕的是,每次你试图与 X 正面交锋时,您都会发现你的愿望和期望总是“被 X 性格中长久存在的致命缺陷…… X 无可救药的嫉妒、懒惰、易怒、糊里糊涂、专横、暴躁或善变所破灭”。
我们讨厌与 X 发生这些冲突,它们不会激发我们去表现出伟大的爱,当然也不会让我们因为有这个去爱的机会而感恩。但正如鲁益师所指出的,这些冲突可以打开我们的眼睛,看到神所看到的。
毕竟,神比我们有更多这类的经验。几世纪以来,祂看到了祂对受造物的盼望和期望,因受造物致命的缺陷而破灭了。祂知道 X 是多么悲惨,但祂也知道另一件事,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另一个人。诚如鲁益师所说的, 神“又看到另一个人也同样(麻烦)的人,这人是你从未见过的人。我当然是指你自己。”
我们若能了解到,我们也曾经使其他人的盼望和期望破灭,这是自我认知上,一次极大的跃进;我们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在面对它的时候,我们会原谅自己;我们常常是其他人的肉中刺,眼中钉。我们可能会说:“如果我有那么糟,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提起呢?”然而,他们的确说过,而且经常说。而且,如果我们够诚实的话,我们通常是以骄傲、不耐烦和抗拒的态度来回应别人。换句话说,我们的态度与保罗在歌罗西书三章中所给的处方,背道而驰。
然而,我们对自己的罪视而无睹,不仅仅阻碍了我们的成圣,也抹杀了感恩的心。我们越不能忘记别人在我们生活中带来的难处,我们就越不可能为这些人感谢神。我们或许仍可尝试为他们感谢神,但这会变成了一种重担。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不会为神将这些难以相处的人带入生活中而感谢祂。我们希望神能快一点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希望祂能让这些人少一点出现在我们周遭;我们希望我们有更多属于“付出者”的朋友,少一点属于“索取者”的朋友。
我们希望、希望、希望......。这种态度,与感恩相差得有多远。感恩的人不看可能有的恩典好处,而是现在已有的恩典益处。若与保罗、鲁益师和林肯的态度相比,这种态度是多么的无知与盲目。他们提醒我们,我们最大的问题永远不是“外部的”敌人,而是我们心中“内部的”敌人。基督徒,无论男女,都是被爱我们的主所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而获得赦免的,而这种态度与这种赦免相去甚远。
通向感谢的路途,并不是从如何找出益处的操练开始的,懂得感恩,是所结出的果实,但它的根是一种病态的决定,亦即我们起初想要紧抓自己暗昧的心态。我个人一直都是一位需要同工忍耐包容的顽固份子;我一直都是不够体贴的人,总是需要配偶的宽恕。我一直是一个难以相处的人,总是需要生命中其他无数的人在爱中“宽容我”。
最另人讶异的是,他们都做到了。在属神的群体中,这些满了恩典的神蹟式时刻,每天都在发生。我最亲近的朋友见过我最糟的时候,他们就像所追随的神一样,无论如何都选择要爱我。您的朋友也为你做了同样的事。他们在自己的身上披上爱的衣裳,为你遮掩了许多的罪。这就是为何冲突和感谢能够和平共存的原因之一。在敬虔的冲突中,我既是一位付出者,也是一位领受恩典的人。感谢神。
所以,值此感恩的季节,我为那些“难以相处的人”感谢神;为那些需要耐心、谦卑和温柔的时刻感谢神;为我通常想要避开的人际关系的摩擦感谢神。因为在那些时刻里,我想起了神,还有其他人,所施予给我的怜悯。
克里斯·帕帕拉多(Chris Pappalardo)博士是高峰教会(The Summit Church)的研究员、编辑和作家。他与人合著《上帝庇佑下的团结国家:基督徒对美国政治的盼望》(One Nation Under God: A Christian Hope for American Politics)(2015)。
翻译:荣怿真,校对:贺宗宁

Subscribe to Christianity Today and get access to this article plus 65+ years of archives.
- Home delivery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articles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Over 120 years of magazine archives plus full access to all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Two Congregations Force LGBT Debate on Evangelical Covenant ChurchCan human sexuality be a nonessential issue for a denomination that seeks to “stand in the center”? - From the Magazine
Go Ahead, Waste Your Time ReadingYou won’t remember most of it, but that was never the point. - Related
$100M Ad Campaign Aims to Make Jesus the ‘Biggest Brand in Your City’“He Gets Us,” an effort to attract skeptics and cultural Christians, launches nationally this month. But Christians still have questions about how the church markets faith. - Editor's Pick
‘He Gets Us’ Super Bowl Ads Part of Billion-Dollar CampaignHobby Lobby’s David Green and other Christian funders back three-year effort to reintroduce people to Jesus.